ESWL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1

ESWL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

赖宁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输尿管下段结石;坦索罗辛

【中图分类号】R5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044-01

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是来源于肾脏,包括肾结石滑落或体外震波后结石碎块降落所致,能引起尿路梗阻和扩张积水并危及患肾,严重时可使肾功能逐渐丧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一般输尿管下段结石均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且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运用,而近年来较多文献报道,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治疗后辅助排石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应用ESWL联合坦索罗辛治疗5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观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入选的10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术前均经X线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泌尿系统B超检查证实。其中男66例,女34,年龄32~69岁,平均48.5岁,结石最小为(0.3×0.5)cm2,最大为(1.0×1.5)cm2。结石直径(1.1±0.4)cm;10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WL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组(联合组)和ESWL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联合组和对照组均采用HUIKANG-ESWL-VI型X线定位电磁式碎石机,患者取俯卧位,结石被确诊在半椭圆球体第2焦点上,即通过监视器的十字标线显示,冲击次数1000~2500次,调整电压指数为8~12KV。联合组术后应用坦索罗辛0.4mg/次1次/d,同时给予抗感染、解痉、止血等治疗。

1.3疗效判断:治愈:结石排出,临床症状体征消失,B超或腹部CR片示结石阴影消失,尿路梗阻、肾积水消除,随访3月未见复发。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B超或腹部CR片结石大部分排出或位置下移。未愈:结石未排出,临床症状无改善,B超或腹部CR片结石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有效未愈有效率平均排石时间(d)再次手术率

联合组结石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次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联合组的平均排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轻微疼痛及发热、血尿、肾绞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讨论

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结石、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治疗方法包括无创的保守治疗、微创的体外震碎石术(ESWL)和输尿管镜下取石碎石术,以及创伤较大的开放手术。

ESWL为20世纪80年代初用于临床治疗输尿管结石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借助x线和(或)超声定位系统,使结石定位于冲击波焦点上,即能达到击碎尿路结石的目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特点为:痛苦损伤较小,适应证掌握得当者则效果较好,住院时间较开放手术短,并发症较少。对于大于10mm的输尿管结石自然排石率较低,一般多采用体外碎石术治疗。

盐酸坦索罗辛是一种高选择性受体阻滞剂,能阻断D、A两种受体亚型。坦索罗辛一方面通过上述机制抑制平滑肌痉挛,有效促进输尿管结石在输尿管及尿液压力作用下排出;另外作用于膀胱颈、前列腺部尿道的D受体,松弛结石排出通道各部分的平滑肌,更好地促进结石排出。另外,由于抑制了平滑肌的痉挛和膀胱三角区的刺激,降低肾绞痛的再次发生率,减轻疼痛症状,有利于结石排出。本研究显示,联合组结石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次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联合组的平均排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轻微疼痛及发热、血尿、肾绞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疗效确切,同时联合坦索罗辛,可以缩短平均排石时间,降低术后后并发症及再手术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叶章群,邓耀良,董诚.泌尿系结石[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0-325

[2]陈铁峰,牛明,时小江,等.坦索罗辛配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9,16:66-67

[3]王明清,王旭光,高伯生,等.坦索罗辛对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术后的辅助排石疗效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6):413-414

作者单位:615000四川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