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获得性呼吸系统感染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浅谈医院获得性呼吸系统感染预防措施

杜蓉

杜蓉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秦通医院710100)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388-02

医院获得性呼吸系统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由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或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肺疾病。医院呼吸系统感染主要是指下呼吸道感染。一般是在住院48h后发生的。

一、病原微生物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和寄生虫等,临床上最常见的仍以细菌、真菌和病毒为主。70%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厌氧菌、白色念珠菌、病毒等亦占有一定比例。近年来军团菌、病毒和真菌感染有增多的趋势。

二、预防措施

(一)减少或清除口咽部和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

1、营养支持疗法,尽可能采用胃肠营养,也可将导管直接插入空肠,以避免对胃液的碱化作用。

2、对患者采取半卧位,特别是对机械通气者,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3、提倡应用硫糖铝防治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可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4、声门下分泌物持续或间断抽取引流,可显著降低原发内源性菌群所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地发生率,并推迟肺炎发生时间。

5、重视病人的口、鼻、皮肤和饮食的清洁卫生,保持有定植抵抗力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常居菌群。

6、对外伤、高位手术患者可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通过应用胃肠道不吸收的抗菌药物杀灭胃肠道条件致病性需氧菌,避免其移行和易位可阻断内源性感染途径,降低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7、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可破坏和减少导管表面生物被膜,增加其他抗菌药物的通透性,减少细菌在生物被膜内定植,从而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地发生率。

8、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在药敏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二)切断外源性感染传播途径

1、接触及护理病人前后要严格洗手。

2、接触病人粘膜和呼吸道分泌物时戴手套。

3、加强对呼吸机管道、喷雾器及其他器械的消毒灭菌。呼吸机官道每24h更换消毒一次。

4、保持病房空气清洁。

(三)改善宿主条件,提高免疫力

1、术前采用各种方法去除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术后指导和协助病人多咳嗽、深呼吸和及早下床活动,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的疼痛。

2、尽早拔除气管内插管,在拔出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3、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者或携带者进行隔离,有条件时亦应对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携带者进行隔离。

4、对特殊人群可使用免疫球蛋白、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抗内毒素抗体、促炎细胞因子拮抗剂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