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郑中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9
/ 2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郑中敏

郑中敏

身份证号码:13112819850108XXXX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无疑是适合现代化城市设计构建与发展的一种先进理念,将其应用在市政工程的排水设计中更是能发挥重要的功效。设计人员必须全面把握好设计方向,结合市政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优势,推动现代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设计;运用

1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建设像海绵一样,借助于城市建筑、绿化、道路、公园等多种类型的公共基础设施,打破常规的雨水排放方式,在充分保证公共基础设施安全以及城市用水安全的基础上,利用特殊的建筑方式完成蓄水、渗水、净水并完成水资源的重复再生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首要考虑条件,以保证城市排水安全为目的,联系自然及人为措施,实现城市对雨水的蓄积、渗漏以及净化过程,为雨水的重复可循环利用,水资源环境的保护创造条件。

海绵城市建设,以构建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系统为基本原则,将雨水短暂地存储起来,缓慢下渗或汇集到生态水系系统,在减轻城市排水负担的同时,有效提高原有市政排水设施抵御暴雨的能力,补充地下水、复活泉水和涵养水源,恢复城市地表的天然水系环境。

2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

对于城市而言,建设海绵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对城市的雨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起到防雨防洪的作用,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一,提升与水资源的利用率、防雨防洪。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有效的改善市政水排水系统,这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当城市的给排水功能得到优化,城市的相关设施体系也将得到较大改善,可以减少很多由水资源所产生的困扰。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缓解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压力,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可以有效的防雨和防洪。

其二,改善生态环境。虽然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十分快,但是同时也不得不面临污染严重的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就是为了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极力的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

3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工作内容

3.1给水系统的设计

设计人员在设计市政工程给水系统时,首先要考虑其所在地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比如水资源具体的分布情况、该地的降水量等,要选择降水量较大的时节来安排较大耗水量的项目,选择用水量小的项目安排在降水量较小的时节,此外还要结合一些地区如水资源分配不均等现状,优化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给水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2排水系统的设计

设计人员在设计排水系统时,要重视以下的注意事项:①规划好防洪排涝的方案,在进行设计以前就要针对当地的情况收集设计工作所需要的相关文献,确保规划工作的准确性,要严格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排洪标准进行;②在设计的同时要确保污水得到有效的处理,对应的排水系统设计就要结合城市实际的布局与污水处理系统的标准进行,同时引入关于原材料使用和使用方案,以提高排污系统污水排放率;③重点掌握污水量,采用先进的计算技术精确计算出最终的污水量,以为设计工作提供有效的借鉴。

4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实践运用

4.1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是非常重要的市政工程道路中的一环,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捷,也是市政工程发挥城市功能的重要表现。所以在人行道的设计上采用海绵城市理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的市政工程往往采用不透水路面进行施工,于是雨天就不可避免导致积水或湿滑的情况,对行人出行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在海绵城市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的材料就要选择透水性材料进行铺装,确保下雨时雨水能够及时地通过这些功能性材料渗入到地下,不会造成积水,同时及时调节了人行道路面的湿度和温度,确保地下水源得到更好的补充。如果受到其他条件限制而无法确保市政工程当地的土壤环境具备较好的透水性,那么还可以在基层的位置设置排水管,并将坡度纵向控制不超过2.5%,横向坡度范围在1%~2%之间,也能很好地实现有效排水功能。

4.2车行道设计

在市政工程的建设中,尤其是市政道路的排水设计必须加以重视的是车行道的设计。当前很多城市的市政道路工程车行道采用的主要是非透水性路面,这种路面比较容易产生积水,严重的还会阻碍地下水提供的补给,出现热岛效应。在车行道的设计工作中融合海绵城市理念,那么就应改用透水性路面来达到减少径流量和回补地下水的目的。在实际的设计与施工工作中,车行道的上层还要铺设透水沥青混凝土,中间层与下层则尽可能使用到非透水性的材料,预防因为雨水量较大对严重入侵路基而形成对市政工程的破坏。在使用了透水性路面及其他非透水性的材料以后,雨水和路面进行直接接触期间就能沿着横坡直接排放到道路的盲沟当中,随后进入检查井或是绿化带,实现对雨水的及时排出和循环利用。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在于坡度设置上,必须将坡度的纵向控制在0.3%~6%的范围内,而横向控制在为1%~1.5%的范围。

4.3绿化带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市政工程的绿化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发挥对雨水的过滤作用。城市市政工程在雨季中会有大量的雨水落到地面,要对这些雨水进行循环利用,就必须做好相应的过滤工作,确保其清洁度。那么在进行设计时可以通过铺设植土及设置砾石层的方式实现,并安装好渗透管,这样设计并施工后一旦出现了大量的降雨,雨水在得到过滤后才能渗透到地下,于是满足地层自然水体的补给目标;②发挥对雨水的收集效果。由于应用的工程材料具有很好的透水性,那么雨水渗透到地下以后,就能通过地表径流使其汇集为绿化带的雨水,通常情况下绿化带处于市政工程道路的下方约18cm位置,那么设计时就可以调控雨水口的均匀分布,确保雨水的汇集能够正好流向绿化带植土与市政工程的道路地面之间;③缓解排水量,发挥蓄水能力。设计人员在进行绿化带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其地形以及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设置导流系统,让市政工程处于较强降雨中时其水流入地更具层次性。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到雨水口位置等问题,在具体的位置上设置明沟,发挥沉淀雨水的功效,并在两边设置水沟渠,发挥配水的功效,以便在工程建成投入应用后雨水能够有效排放到绿化带当中,不影响城市便捷功能的发挥;④发挥排放的功效。设计人员要通过设置溢流系统的方式实现,确保雨水及排水管道形成相通的形式,那么进入到丰富降水的季节后,一旦遇到雨水口无法承载大量雨水渗入等问题时,一些地势相对较低的绿地就会暂时性地将多余的雨水进行储存,随后通过溢流系统将其收集进入管网当中,将多余的降水进行排出。

结束语

尽管当前我国各大城市的市政工程无论从数量或质量上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始至终依旧没能解决的问题是雨季到来之时,不少城市因地势或其他的原因而有严重的洪涝灾害,这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又与城市硬化建设在雨水渗透方面的缺陷有关。针对这一重要的问题,城市的市政道路设计人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引入科学有效的理念,制定方针,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确保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及功能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李梅.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02:164-165.

[2]徐锋.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8:214.

[3]孙喆.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探微[J].建材与装饰,2017,16:27-28.

[4]姬建华.刍议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2017,0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