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尿路结石患者内镜碎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上尿路结石患者内镜碎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分析

邹军

(宣汉第三人民医院;63615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上尿路结石患者内镜碎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选择方法做出进一步指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取石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碎石术进行治疗,进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尿常规三项阳性率均高于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率也同样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对上尿路结石患者采用内镜碎石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多种病原菌的出现,有效的降低了感染率,改善患者的术后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1]。

【关键词】上尿路结石内镜碎石术泌尿系统感染

Objective:toanalyzetheurinarytractinfectionafterendoscopiclithotripsyinpatientswithupperurinarycalculi,andtoprovidefurtherguidanceforclinicaltreatment.Methods:50patientswithupperurinarycalculifromFebruary2015toFebruary2017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controlgroup(n=25)andobservationgroup(n=25).The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bygenerallithotripsy,andthepatient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treatedbyendoscopiclithotripsy.Results:thepositiverateofurinaryroutineinthecontrolgroupwashigherthanthatin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infectionrateofurinarysysteminthecontrolgroupwasalso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theobservationgroup.Thestatisticaldifference(P<0.05)wascomparable.Conclusion:endoscopiclithotripsycaneffectivelytreatandpreventtheemergenceofvariouspathogenscausingurinarytractinfection,reducetheinfectionrateandimprovethepostoperativeprognosisofpatientswithupperurinarytractcalculi.Itisworthfurtherpopularizinginclinic[1].Endoscopiclithotripsyofupperurinarytractstoneforurinarytractinfection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061-01

上尿路结石主要发生在患者的输尿管和肾的部位,一旦发生结石,患者可出现尿血、腰腹部疼痛甚至引起恶心呕吐的感觉。目前对此病症采取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清除患者尿路的结石首先通过手术破碎进而取出,以此来缓解患者的不适。手术方式有多种,包括体外碎石、手术取石、内镜碎石术等。近年来,内镜治疗因其具有安全、创伤小、预后情况优良等特点,在泌尿科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手段。但输尿管易发生感染,在进行内经碎石术后易出现感染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更有甚者会危及生命[2],因此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感染情况,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抗生素药物来降低感染率。本文笔者现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7例,女8例,年龄28岁到55岁,平均年龄(38.2±3.2)岁;观察组患者难18例,女7例,年龄28岁到55岁,平均年龄(38.2±3.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一般常规手术进行取石操作,首先进行常规麻醉操作,对患者进行开刀手术,注意在完全取净结石后的抗感染操作,然后根据患者的尿液培养以及实验结果选取有针对性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内经碎石术进行取石,在进行全身麻醉后,使患者处于结石位采用内镜碎石术进行治疗,利用输尿管镜配合进行手术操作,将输尿管镜从患者患侧插入,待完全击碎结石后再取出,手术后应同样注意抗感染操作,根据患者尿结石碎片的培养和实验结果,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敏感抗生素药物进行预防治疗[3]。

1.3观察指标

在治疗过程中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注意统计好两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实际情况,做好感染率的对比分析,测定出患者尿常规三项指数的阳性率以及相应感染的病原菌,分析统计出病原菌的阳性率[4]。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现12例泌尿系统感染的情况,感染率为48%;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泌尿系统感染的情况,感染率为8%。可见对照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其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尿常规三项指数NIT为91.2%,LEU为85.6%,WBC为83.4%,而观察组患者尿常规三项指数NIT为11.2%,LEU为14.2%,WBC为15.8%。由此可见,观察组的尿常规三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情况较好。

3.讨论

上尿路结石是如今比较常见的结石类型,患者的输尿管和肾常出现结石从而使患者的尿路感染、梗阻,从而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目前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也非常多,包括体外碎石、手术取石、内镜碎石术等[5]。虽然传统的手术取石方法在进行顽固取石以及大块取石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手术时间较长,操作难度也大,患者机体暴露在有菌环境下的时间延长,更易引发感染的风险。内镜碎石术可以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机体损伤,减少手术的时间,降低感染的风险。但是因为输尿管的特殊结构,仍存在很大的感染风险[6]。

泌尿系统发生感染是上尿路结石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之内,当出现不适、发热症状时应格外注意,如若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就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休克死亡。所以对患者的感染做好预防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对患者尿液以及手术取出的碎石进行培养后实验,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敏感抗生素药物进行预防治疗,以此可降低患者的感染率[7]。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对比,内镜碎石术要比传统取石术的效果要好得多,观察组的尿常规三项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尿路感染率亦是,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以采用内镜碎石术可有效降低手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问题,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吕承勋,沈明康,陆毅,王曙,牛强,笪力,侯克柱.上尿路结石患者内镜碎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08):1786-1788.

[2]陈伟,肖仁举,毕磊.输尿管碎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11):861-863.

[3]丁端明,徐威业,邹德文.56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内镜碎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7,14(07):1308-1310.

[4]姜亚卓,杜双宽,陈娟,程永毅,杜春,任伟,孙羿,屈卫星.上尿路结石1817例内镜碎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13例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05):564-565+638.

[5]陈永亮.上尿路结石患者内镜碎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09):83-84+86.

[6]吴石,朱从武,王忠,张晶,周自寅.上尿路结石患者内镜碎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7,38(11):2142-2143.

[7]慈勤海,张浩.上尿路结石患者内镜碎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7):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