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共建筑消防设计常见问题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大型公共建筑消防设计常见问题探析

宿志超

临夏州公安消防支队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7311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型公共建筑数量逐渐增多,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严重增大了火灾安全隐患。大型公共建筑人员较为密集,一旦遇到问题疏散困难,这足以为我们敲响了消防安全的警钟,建筑消防设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大型公共建筑的特点,分析了其消防设计存在的难点,最后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强化大型公共建筑消防设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消防;公共建筑;设计

引言

在进行公共建筑消防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做好实事求是,坚持以群众的安全为目标,合理设计消防方案,保证公共建筑的用途和风格符合实际需求,不仅要方便消防,同时还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一、大型公共建筑的特点

1.火势蔓延迅速

通常情况下大型公共建筑中会布置很多的竖井,这些竖井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火势的蔓延速度。此外,建筑内部有很多木质地板、装饰壁纸、木制家具等易燃物品,导致火势蔓延十分迅速。

2.人员疏散困难

大型公共建筑通常人员比较密集,而且内部空间较大,疏散距离较远,一旦发生火灾,大量的人群迅速涌向出口,导致楼梯出口严重拥挤,严重增大了踩踏事件的发生几率,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逃生速度。因此在进行消防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这个问题,适当增加应急通道的设计。

3.救援难度大

大型公共建筑通常都是平面距离小,垂直高度大,人员分布并不均匀,每个楼层都有一定的人群,因此在发生火灾之后,很难以最快的速度开展救援工作。

二、大空间公共建筑消防设计存在的难点

1.防火分隔难度大

相较于普通建筑来说大型公共建筑内部空间较大,其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较为特殊。因此很难使用常规的防火墙和防火帘划分防火分区。这类建筑通常要求宽敞、通透,一旦采用防火墙势必会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完整性和开放性,因此很少有施工企业会这样设计;再一点就是由于建筑物净空高度高、跨度大,难以应用防火卷帘、防火分隔水幕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内部防火分割的难度。

2.安全疏散距离较长

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规范对建筑消防设计给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建筑内部各个空间的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m。但是实际上大型公共建筑相较于普通建筑来说内部空间较大,导致安全疏散距离过长,不能满足标准规范的规定要求。

3.火灾烟气难以控制

对于火灾来说,烟气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很大,关于烟气的控制可以有排烟、防烟,因此建筑内部必须要设置合理的排烟和防烟系统。但是由于大型公共建筑内部空间较大,因此很难对烟气进行有效的控制,完全背离了无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关于排烟系统和防烟系统的设计更是难上加难。

4.钢结构耐火性能差

大型公共建筑的施工主要以钢结构为主,钢结构具有明显的高强度、自重轻、大承载、等特点,是建筑施工最好的材料之一。但是钢结构耐火性能较差,在受火条件下稳定性会急剧下降,其稳定性、隔热性、完整性会逐渐降低,最后导致失去应有的效用。尤其是党建筑钢材的临界温度超出540℃之后,就会逐渐出现变形问题,导致建筑物倒塌,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安全。

三、加强大型公共建筑消防设计的有效措施

1.采用适合大空间的火灾探测和灭火技术

大型公共建筑通常内部空间较为高达,常规的灭火器很难发挥出积极作用,比如点式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等无法满足大空间的使用需求,对此在施工设计的时候应该创新技术,改变措施,采用适合大空间的火灾探测和灭火技术。眼下比较合适的有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红外光束感烟探测报警系统,这种监测系统安装简单,操作方便,且具有灵活性高、灵敏度强等特点,因此对于大空间建筑来说十分适用。

(1)红外光束感烟探测报警系统

采用这种系统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如果空间的高度超过了20米,可以适当采取交叉或者分层的方式布置火灾探测器。这主要是由于如果将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布置在棚顶位置,因为大型建筑内部空间较高,一旦上升的烟羽流中心温度与环境温度相等就会导致烟羽流失去向上的浮力,就会逐渐导致出现层化现象,最后影响探测装置的灵敏度和工作效率,在出现火灾之后很可能装置不响应。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安装自动喷水式灭火系统的时候,如果空间较大,则可以采用主动喷水灭火系统;对于位置较低的区域可以安装快速响应喷淋系统。这种喷水灭火系统可以在火灾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精确的角度想着火部位主动喷水,对于大空间场所来说尤为适用。

2.加强烟气控制系统的合理设置

(1)在火灾发生后,对于人们来说,最危险的东西就是烟气,然而大型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决定了其一旦发生火灾必定会存储大量的烟气。对此,就要加强烟气控制系统的设置,设置较多的安全通道,即便是疏散距离过长,也可以有效减少人员疏散的时间,从而降低烟气对人们的威胁。

(2)大型公共建筑内部空间之所以疏散距离长,主要是由于其面积较大导致的,因此要想在建筑中部设置专门的安全出口比较困难。对此可以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按照《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设置专门的地上通道或者地下通道,尽可能将人员的疏散距离缩到最短。这样一来,一旦出现火灾,人们可以通过避难通道快速到达安全区域。

3.结合实际优化防排烟系统设计

(1)结合实际情况优化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的设计,避免其他空间的烟气进入大空间内。如果是大空间以外的空间起火,则应做好防火区分割工作,隔断烟气飘散通道,将烟气尽量控制在起火空间,防止烟气乱窜问题。在建筑内部各个空间内设置标准的、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以便在发生火灾之后可以直接将烟气排到室外。

(2)事实上,对于大空间来说要想安装机械排烟系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对此,为了更好的保证机械排烟系统的工作效率,强化排烟效果,可以采用“逻辑防烟分区”的措施划分防烟分区,将各个空间之间进行物理隔离,有效防止了烟气乱窜的问题,达到了防烟、排烟的理想效果。

(3)在大型公共建筑内设置排烟系统的难度很大,对此,相关部门也可以利用大空间良好的蓄烟能力,采用自然排烟的方式进行排烟。安装专门的电动排烟窗,并加强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之间的联动,一旦发生火灾便会自动开启。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合理设置气流运动方向,充分利用自然对流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的提高自然排烟效果。

4.做好建筑钢结构的保护设计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做好建筑钢结构的防火保护。英语钢结构之前,仔细计算钢结构的温升分布,清楚其各部位的实际情况,明确防火保护强度,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最经济、合理的钢结构防火保护方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1)火源位置

全面分析大型公共建筑的使用功能、平面布置、火灾荷载等参数,找出所有存在的安全隐患,准确掌握容易受损的钢结构部件,从根本上明确火源位置。

(2)火灾规模

明确建筑空间大小;计算消防设施的安全水平;综合分析计算可能产生的火灾规模。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眼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大型公共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多,其消防安全设计已经是关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要问题,对此必须要加以重视,做好建筑的消防设计,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降低火灾发生几率,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维庆.大型公共建筑消防设计常见问题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7):187-187.

【2】游宇航,孙晓乾,刘壮志.大型公共建筑消防设计若干难点问题探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2):146-149.

【3】黄骏,霍俊达.解析大型公共建筑消防设计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