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切术与吡柔比星灌注联合治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电切术与吡柔比星灌注联合治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韩超

(陕西省三原县医院陕西咸阳713800)

【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采用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的复发率、每月平均复发时间,血清因子FGF、VEGF、MMP-2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每月平均复发时间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血清因子指标FGF、VEGF、MMP-2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恶性肿瘤血清因子水平明显改善,术后复发率低。

【关键词】电切术;吡柔比星灌注;浅表性膀胱癌;预后影响

【中图分类号】R73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152-02

膀胱癌属于临床常见肿瘤,浅表性膀胱癌也被称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肿瘤,属于膀胱癌中高发的类型,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浅表性膀胱癌占膀胱癌发病总数的70%以上,浅表性膀胱癌易复发,患者预后受到严重不良影响。现阶段临床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主要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但患者在术后3~5年容易出现病情反复[1],一部分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复发,总体复发率偏高,患者在复发后浸润能力增强,疾病恶性程度增加。吡柔比星属于预防复发的细胞毒药物,该药物主要的优势为副作用小、对肿瘤细胞敏感、膀胱上皮细胞内部血药浓度较高[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分析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以及无法耐受吡柔比星灌注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采用抛硬币的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9例,研究组男性患者数量为22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7例,年龄为49~78岁,平均年龄为(68.31±8.42)岁,肿瘤平均直径为(0.88±0.34)cm。对照组男性患者数量为23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6例,年龄为50~78岁,平均年龄为(68.33±8.44)岁,肿瘤平均直径为(0.87±0.35)cm,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平均直径等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取患者截石位,采用硬膜外部麻醉,达到麻醉效果后在患者尿道置入Wolf电切镜,观察并确认膀胱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对于基底部较大的肿瘤需要切除影响遮挡肿瘤蒂部的多余组织,清理干净后切至肿瘤肌层,灼烧膀胱肿瘤蒂部周边2cm范围,对于基底部较小的肿瘤电刀的电凝功率为60J,电切功率设置为100J。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吡柔比星(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983)治疗,50ml蒸馏水与30mg吡柔比星混合在患者术后第1天进行灌注,随后每星期1次灌注,持续8星期,最后调整为每月1次灌注,持续灌注1年。

1.3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复发率和平均复发时间,采用ELISA法在术后1星期抽取患者静脉血3~5ml,比较患者FGF、VEGF、MMP-2数值,P<0.05为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并采用t和χ2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因子水平

研究组患者血清因子指标FGF、VEGF、MMP-2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血清因子比较(x-±s)

3.讨论

膀胱癌属于临床高发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依据病理种类可以将膀胱癌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集成浸润性膀胱癌,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也称为浅表性膀胱癌,属于膀胱癌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3]。目前,临床治疗膀胱癌主要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但该方法复发率较高,研究表明膀胱灌注联合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效果最为理想。膀胱灌注治疗药物包括化疗药物和生物抑制剂,生物抑制剂由于副反应严重,临床应用率较低,化疗药物中吡柔比星应用效果最佳[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吡柔比星联合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研究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复发率和平均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因子FGF、VEGF、MMP-2均低于对照组。因此采用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能够显著降低血清因子水平,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兴涛,杨锦建,霍庆祥,魏澎涛,张寒.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疗效[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05):494-497.

[2]付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05):25.

[3]李伟亮,谢宁,吴振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使用吡柔比星或丝裂霉素定期灌注化疗治疗膀胱肿瘤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07):902-904.

[4]陈张华.浅表性膀胱癌电切术后两种灌药方法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7):21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