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2
/ 2

塑料模具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何华军

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塑料模具设计已成为我们大学生活的一门重要一环。如何让我们大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应用型,已经是大家关注教学过程的重点。但是塑料模具设计相比之下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是一门比较专业的课,需要大家在理论的基础上与实践相结合。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我们社会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如何在课堂做好塑料模型设计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越来越具备塑胶模具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就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相对比较复杂复杂的模具设计了。学院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培养对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模具技能人才,就必要对模具设计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通过对“塑胶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教学方法和考试进行改革,形成了以模具设计过程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为核心,使学生能够可以合理运用知识,自己独立完成相对比较复杂的模具设计。

关键词:塑料模具;模具设计;改革与实践

引言

如今,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统计方法已经被过去的钢铁生产比所取代。因此,有部分单位还提出了用塑料材料从而达到节能高效的发展规划。大学学院有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前提,根据我国企业的发展形势,进行对企业专业人才的工作需求为方向,为了更好的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符合我学院专业的发展方向,更好的锻炼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我院专业课程“塑料模具设计”的教学方法,我们需要进行大胆创新的探索实践,并且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小组案例设计、综合评价开放式互动教学模式。解决了工程实践在塑料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使的我校的学生在就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同时,通过企业引进塑胶模具企业广泛运用的设计方法和经验,并在塑胶模具的最新科技发展和成果上补充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进行工程研究,以确保课程内容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强化重点、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理论比较强,涉及的类型较多,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很难完成,而且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会感到沉闷,不仅不能去深入了解模具,而且在深入了解模具难以掌握模具技术和设计方面容易导致缺乏理论实践的情况,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常用的典型注塑模具案例的重点说明,从零件的名称、动作到结构的设计,然后从简单的模具到复杂的模具逐渐解释,并注重重点说明简单模具的应用和设计。

现在公布的塑料模具教材,为了企业的工作人员更加方便表达模具设计,一般采用的就是平面二维结构图例,然后在图旁边用更加专业的文字原理来描述,但是这些形成了很简单的动作,老师们不得不花大量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解释,因为大家面对二维静态结构图,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模具的动作,而学生在课堂上也是如此,需要大家花很多时间阅读文字,并与之进行对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目前高校多媒体教学的基本运用很容易形象化抽象知识和静态结构,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当我们教授注塑模具时,我们建立了一个材料库,为书籍中的示例提供相关的动态原理图,这样教师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解释一些没有知识的材料,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同时,一些相关的物理模型可以在多媒体上显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此外,对于其他类型的模具,如压缩成型、注塑成型、吹塑等,我们还使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其作用原理,增加学生对其他模具的了解,减少此部分的课堂数量。此外,教科书给出了模具的大部分主要视图,而运动、模压、查找地图的次数很少,导致很多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只会绘制主要视图,并移动、模压、查找图片无法出来,或绘制出有很多错误。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模具的三维结构和运动,同时展示完整,用于生产典型的模具工程传奇,增加学生的整体结构的模具理解和掌握。

二、整合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在学校的过去的设计教学过程中,塑料模具设计教学主要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述课本上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成果,但是很多学生都是在课堂上的临时记忆,对于模具的理解还没有很透彻,导致最后到课程设计结束都很难完成一个完整的塑料模具。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很多相关的企业都在使用probe、UG和Solid工程软件对模具进行设计,在很大程度上部分企业是使用两个开发或第三方插件进行的设计,如EMX、模具向导、3Dquick模具等三维模具设计插件。

材料模具设计对于我们在校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实用、相对专业的课程。学校对于课程改革是必须进行的,在塑料模具的实际工程应用,培养生产和管理一线技术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另外,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根据现代模具设计方法,结合学校课程特点和教学资源,将塑胶模具设计与普格应用两种课程结合起来,也就形成了更加完美的课程,即删除在模具设计原有的应用课程,构建在企业相应的仿真实验平台。同时,教学地点也从一个单一的教室转变为一个以教室为基础、实验室辅助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之前,以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拆卸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每个模具模型都有一个相应的数字,学生可以在模拟实验平台上对每个结构的模具动作原理进行观察。此外,学院还安排青年教学教师在附近的模具企业培训,增加了我们学院教师的经验,并在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结束时,老师们通常会带领学生学习企业的生产,引导现场教师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生产过程中遇到或者会产生的问题,从而也就进一步加深对企业生产的认识,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三、改革考核形式、重视学习过程

通常我们在课程考试的过程当中,可以从实践能力和技能应用、理论知识等角度,客观、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对于模具设计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学院以往的塑料模具评估主要是通过考试,考勤和家庭作业作为补充。考试形式相对单一,只反映学生对塑料模具设计理论的知识掌握,不评价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在考勤方面的名字会占用一些宝贵的课堂时间。传统的考试模式已不再适合课程的教学需要.因此,我们结合实践教学,在拆卸和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填写相关的拆卸报告,可以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此外,当学生选择一件产品的时候,使用现产品对模具进行三维实体建模,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相结合,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考察学生的能力。将理论融入实践后,教师对学生选择模具结构的复杂性和设计精度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和出勤率对教师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模式的改革,削弱了传统的理论考试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加全面的评估,进而反映出了学生对塑料模具设计的掌握程度。考试内容的多样化和整合过程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概括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和要求,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结束语

通过我们对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的改革过程当中,发现学生们不再觉得这门课程是苦涩的、单调的、难以理解的,理论性的知识在教材的实践中是可以找到具体的对应内容对象,从而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出勤率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现,而是师与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而通过在随后的课程当中,发现学生的绘画质量也有所提高。此外,在我们学院塑料模具课程的改革过程中也培养出学生对塑料模具行业的兴趣,更有一些学生在毕业时就选择了塑料模具行业,并在用人单位得到大家的好评。教学改革对于学院来说是一项比较艰苦、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我们在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并总结。由于我们在这方面才走出了属于我们的一小步,但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我们可以跨出一大步,从而可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洪雷.“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23(4):87-89.

[2]杨星星.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模具制造,2012(10):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