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整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5
/ 2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整合

卢昌兴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整合

广西省横县民族中学卢昌兴

【摘要】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表达、理解的抽象内容,信息技术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如何正确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课堂效率

将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引入课堂,能使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学生觉得学得轻松、愉快、获得信息量大,便于掌握更多的知识。

一、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声、光、电等技术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枯燥乏味的说教变成多重感观的刺激,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技术的运用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信息技术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生潜能的开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其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索,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个性化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课堂上针对信息技术展示材料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这样教学交流变成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灵交流。学生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无疑会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潜能的开发。

但是,我们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信息技术,要优化课件的内容,提高课件的质量,避免简单重复教材内容。

有的老师把教材上的文字内容、情景、漫画,大量复制在课件上,本来通过引导学生看书可以解决的问题,却把它搬到课件上,淡化了教材的作用,把课件当作无尘黑板,这不仅导致教学成本高,而且在上课时由于学生的思维往往跟不上大屏幕上文字呈现的速度,虽然教学容量大了,但教学效果却差了,既贬低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特有魅力,影响了教师基本教学素质的提高,降低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声誉,又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新颖、典型、贴切学生实际的表现形式,做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以达到使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只有高质量的课件,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信息技术,要遵循适度原则和实效原则,避免课件内容过多,使用过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注意的发生和保持,均以一定的兴趣为条件,而兴趣对保持有意注意,提高学生主动性具有支持作用。信息技术的直观形象能引起并保持学生兴趣,然而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不能过度。因为即使是感兴趣的东西,如果长时间刺激,也容易使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或转入抑制状态,造成疲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件制作要坚持按需使用的原则,要遵循适度的原则。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俏、动感等效果,而忽视了课件的内涵和实质。设计的课件内容繁多,既有文字又有漫画,还有影像资料,在课堂上频繁出现,一节课变成了课件的演示课。让学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由于课件内容多,转瞬即逝,一节课下来,虽然热热闹闹,大饱了眼福、耳福,但对学生来说如过眼烟雾云,脑袋空空,收获不大,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目标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也使信息技术在学生心目中失去了新鲜感和应有的效果。。

三、避免利用课件代替板书

利用课件代替板书,这是许多老师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老师整节课下来黑板上不写一个字,长期以往,教师的板书基本功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黑板作为辅助,以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不能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种智慧与情感交融的互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特别要防止因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而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虽然信息技术手段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但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以饱满的情感、积极的思维、巧妙的组织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并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踊跃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

总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我们也应注意到信息技术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全部工作。在教学时,我们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为现代教育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