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高校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赵静

赵静(天津体育学院天津301617)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谈法,对高校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校教育教学中,体育教育在文化课程中处于较低地位,出现体育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等问题。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要明确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扩大体育教学。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8-001-01

习近平同志讲到:“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定阶级和政党对其成员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员形成符合本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1]。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书籍、杂志的查阅,全面了解高校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

2.调查访谈法

对高校教师、学生及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访谈,了解他们的学习和教育经历和对高校体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

二、结果与分析

2.1高校教育教学中,体育课在学科地位上低于文化课

由于体育学科地位低于文化课,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忽视其重要性。缺乏课时和教师数量显然使体育教育落后于文化教育,客观上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缺乏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在这种环境下,体育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学生的身心素质也无法全面发展。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指出: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习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加强体育课地位,明确体育课教学任务,使体育课同样成为重要科目,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2.2高校体育教师素养不高,学生体育意识淡化

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体育教学思想正向着终身体育与健康的现代体育思想转变,即从增强体质向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转变,这是对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进一步深化。体育课是一门使学生身心放松的课程,然而由于一些教师的教学实践落后,片面强调技术动作,学生感到厌烦,产生抵触心理。高校体育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明确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促进体育教育发展。由于高校体育教育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因此许多教师安于现状,不能提供创新性的教学和指导,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差。

2.3高校体育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大学生需求

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教研室主任黄亚玲教授曾说,“体育设施使用的供需矛盾,主要由于群众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较前几年高,而社区、社会的体育设施不能满足需要[2]。由于缺乏资金和高校体育设施滞后,从而影响学生的运动。

三、结论与建议

3.1明确体育重要性,提高体育学科地位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第五条指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目前人们只是将体育教学当做放松课程,并不清楚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确立教学目标,重视教学质量,注重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不但让大学生拓宽知识领域而且提高身心健康发展。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是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3.2加强体育教师素质培养,明确教师职责

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首要前提是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忽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降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因此,要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加学习培训机会,使他们的专业和学术能力得到进步。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中,引导青年教师在改革开放所提供的广阔舞台中去寻找自我价值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正确处理享乐与奋斗的关系,实力正确的苦乐观。

3.3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扩展体育课堂教学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校园范围内的关于体育运动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既是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基础,为有效促进校园体育文化指明方向。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教育的当代校园体育文化,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理念,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人文体育素养,培养健康人格,增强健身意识和品德修养,协调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因此,我们多多宣传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晓宏.高校体育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38.

[2]专家称高校设施开放争论折射群众体育场馆极度匮乏.人民日报[N],2013-1-16.

[3]郑辉,赵俊荣.面向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