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莫云松

桂林三建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如今房屋建筑给予着社会经济强大的推动力,对房屋建设中的施工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估建筑施工技术,对于预测房屋性能指标起到不言而喻的影响。本文旨在讨论房屋建筑施工中的一些施工技术的问题分析。

关键词:房屋;施工技术;问题分析

中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房地产行业日益加剧的竞争,使建筑企业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实力,才能在此大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来自于比别人建设出质量更好,性能更佳的楼房,而其关键问题就是施工技术。根据科学的规范要求施工,是保证建筑产品品质的基本问题,而房屋建设施工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施工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还要在施工过程中考虑到同样能够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各个因素,将这些问题与施工技术问题结合起来具体分析,才能最大效率地发挥施工技术的作用,最大程度上确保房屋的质量,以及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本文主要从建筑过程中较重要的几个方面(施工前工作、墙体砌筑、混凝土施工)来浅析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并分析相关问题。

1、施工前的技术分析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施工前的筹备工作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合理进行与顺利完成有决定性作用。所以,确实做好相关的筹备工作,才能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便捷的途径。一般来说,前期的筹备工作包含有基槽施工、基础砌筑以及定位放线三个方面。

1.1基槽施工技术

在基槽施施工作业中的主要工作是确定房屋以及房屋轴线的实际位置,然后,根据基槽的实际宽度大小,来判断如何撒放挖槽的灰线。施工人员必须要对基槽进行开挖支护,同时,对于基槽周遭的环境要进行勘察,还要结合基槽的实际状况进行具体分析,避免发生塌方等严重后果。塌方问题要引起施工单位的足够重视,因为在基槽施工过程中,塌方问题是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且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产生着巨大的威胁。特别地,塌方更多的出现在含水量多的土质上,施工人员更应该注意在进行基槽施工时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做出针对性的预防工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在出现危险现象时,要及时地进行保卫工作,并且检测相应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标注,为后续的工程做好铺垫。

1.2基础砌筑技术

基槽作为房建工程建设中的基础步骤,必须要在基础砌筑之前对基槽验收合格,合格之后,方可进行房屋基础砌筑。目前,在房屋建筑中的基础砌筑形式主要见到的都是条形砌筑方式。要注意的几点是,砌筑与垫层使用的材料不一样,砌筑使用的材料一般选择毛石、砖块等,垫层则会使用到三合土以及混凝土材料。对于施工工序的安排也有特别的规范要求,一般的施工顺序为:首先要进行垫层施工,其次是分层砌筑和大放脚工序,最后将防潮层铺置基础墙体。

1.3定位放线

筹备工作的最后一步是定位放线,对于房屋建筑来说,定位放线的目的是遵循设计图纸的要求,在实际地面上实行相关的测量、标记工作,以便在之后的施工中找到能够作为标准依据。施工单位与设计人员在确定实际的施工的方位的问题之前,要积极地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工作,对于实际操作上的问题可以相互地提供建议,以免出现房屋落座的位置误差。定位放线的关键问题在于,是否能够达到放线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后续施工中出现的确立各个轴线位置的准确性要求。首先,施工人员要准确地测出房屋主轴线的位置,然后,根据这个房屋主轴线,确定房屋的各个支轴线交点的确切位置,之后才能以中心桩的位置为标准和依据,进行下面的工作。

2、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分析

关于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分析,本文以此过程中两个较为重要的步骤作为分析对象,既房混凝土施工和墙体的砌筑,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2.1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在各个环节上做到科学的把控以及有效的干预,目的是让混凝土施工技术达到严格的指标水准。第一个问题,在浇筑混凝土时,应该实现连续操作。如果在出现问题必须发生间断时,要严格把控时间,必须要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是其运输和浇筑中出现的全部间歇时间的依据,间歇时间均不能超过初凝时间,否则混凝土的质量将受到影响。第二个问题是混凝土振捣。振捣的概念是使用各类振动装置,对混凝土进行搅匀振动,通过不断的振捣动作,混凝土中的空气得以排出,并且让砂石和水泥浆能够占实混凝土的间隙,最终达到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的目的。第三个问题为,在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养护。因为在混凝土完成浇筑之后,可能会出现譬如收缩裂缝、脱水等问题,故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必要的养护工作。一般地,混凝土的养护用到的养护剂在选择上,优先选择具有高度保水性,涂抹于表面后,其形成的薄膜能够自行脱落的产品。对于混凝土的养护来说,关键点在于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程度。特别地,在北方等气候寒冷的地区,要注意对混凝土进行保温防冻措施,防止冻裂现象的发生。

2.2砌筑墙体的技术分析

墙体在房屋建筑中占据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防御外力方面,墙体可以承受并抵抗外力对楼板造成的负荷,以扮演一个很好的防止和控制房屋出现过度变形的角色;在生活方面,墙体的存在拘束着房屋各个空间的大小,为人们提供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可以实现合理地对房屋空间的利用进行分配。墙体的砌筑在施工中是十分重要一个环节,并且施工人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精确地掌握砌筑的不同方法,比如三七缝法、条砌法、丁砌法等。其次,施工过程需要遵循几个原则:一,砌砖时要采用错缝的方式,用砂浆把砖之间的缝隙填满,这是使墙体变成牢固的砖墙的关键点。二,水平灰缝的厚度要严格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当前标准规定,一般取灰缝的厚度为10mm,可取范围8-12mm。要严格把控灰缝的厚度是因为,过厚的灰缝会使墙体发生严重的压缩变形,出现最后滑移的不良后果,而如果灰缝比较薄,将导致对墙体砖块之间的粘合力有不足,影响墙体的牢靠性。三,墙体之间的联结关系要按照规定确立,一般的房屋建筑的墙体都是纵横交错相互支撑的形式。根据建筑设计理论,墙体间的接搓其实就是两道墙体的结合。理论上理想的接搓需要同时对两墙体砌筑,但这在实际的施工中难以实现。为了得到牢靠的墙体,接搓必须应该要符合指标规定,因为墙体接搓质量直接影响房屋的稳定性。不合理的接搓很容易导致裂缝问题,那么,在实际施工中,墙体的接搓一般是采用斜搓和直搓两种方式。

除了上述提到的相关问题,还有柱子的吊装方法也需要留意。目前常见的吊装方法有“旋转法”和“滑行法”两种方法,根据实际具体的施工的不同,两种方法也不同,有时候只会使用到一种方法,有时候可能两种方法都会使用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结束语

施工技术的好坏大程度上地左右着房屋建筑整体质量的高低,所以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重视施工技术水平是否达标,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相关部门要制定出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与产品质量的优越。

参考文献:

[1]朱振,李旭.浅析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应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

[2]陶陶.对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5).

[3]张中先.对高层住宅的房屋施工技术的分析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4).

[4]闫旭.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分析与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