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实践与启示——以浙江“松阳样板”的“民情地图”促服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标准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实践与启示——以浙江“松阳样板”的“民情地图”促服务为例

王霞

松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丽水323400

摘要:如何把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中,实现社会风险的精准研判、社会需求的精准回应、社会矛盾的精准调控,进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国各地都在展开实践和探索。松阳县通过“民情地图”促发展系列标准及项目深入推进社会基层建设,为全省社会治理树立“松阳样本”,1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民情地图”促服务;“松阳样本”

引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同时习近平主席指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该论述高屋建瓴,既为推进标准化战略指明了方向,也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描绘了发展蓝图,标准化是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的理念不仅是一个全新的社会治理理念,也是标准化的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3松阳以标准化建设为指引,制修订了“民情地图”促服务系列标准,而后依托标准,升级完善形成一套推进基层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项铺开,积极探索标准化指导基层社会治理的“松阳样本”,在标准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笔者作为全程参与者也因此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体会。

松阳“民情地图”促服务工作体系探索始于2010年,是一种“党建+互联网”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开创性地构建一套以《村情民情图》、《产业发展图》、《组织体系图》、《重点人员图》等6张图为基础,并在地理信息系统录入401个行政村21.4万农户8000多万项信息数据,形成一个反应县情民情的地图。该系统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民服务、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综合体系。实践证明,“民情地图”有利于实现社会服务管理“上面千根线”与“基层一张网”的无缝对接,对于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方向性的作用。2014年《民情地图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成为浙江省首个基层联系群众的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2016年通过省质监局验收;2015年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成功立项,2017年12月以98的高分通过国标委验收;2018年12月,《民情地图管理和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发布。经过试点建设,松阳成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体系,并实现标准编制到位率和标准实际运用率达到了100%,服务对象满意率达90%以上。标准服务社会治理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制定标准、梳理体系,做到“有标可依”。在全国率先发布了省级地方标准--《民情地图管理和服务规范》对整个促服务工作做了规范,县级地方标准--《民情地图绘制要求》对民情地图中《村情民情图》、《产业发展图》等6张核心图的绘制要求、信息收集、审核和录入以及保密工作做了系统的规定,县级地方标准--《民情地图促服务要求和评价》对民情地图的组织结构、职能职责、服务办事、绘制要求和服务要求、人员培训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做了相关规定。通过近6年的时间,参考国家标准和相关资料,完善了涵盖服务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服务提供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建设、采集、服务规范等6大类专用标准组成的基础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体系,共制定《住村干部工作交接服务规范》、《结对帮扶服务规范》、《民情诉求处理规范》等为代表的项目标准41项,收集各级标准共计84项,以69项基础标准、56项专用标准全面有效的保障标准化试点有序运行。

(二)组建团队,完善培训,提升“治理能力”。积极组建“民情地图讲师团”到乡镇开展广泛培训,先后举办了《综合标准化知识培训会》、《标准编写培训会》、《民情地图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培训》等专题培训,对基础标准进行了宣贯,共培训乡镇19个,培训基层干部5234人,培养了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务实水平的标准化实施推广队伍。

(三)绩效考评,强化监督,提升“服务满意度”。在日常开展四个层级的检查制度,并将考核制度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在评优、提拔等环节中,将“民情地图”工作作为提拔考察、考核的前置环节,充分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每年都对全县街道干部进行了工作情况满意度调查,2016年全县街道满意度为99.65%,较2015年提升6.8%,全体干部满意度为99.73%,较2015年提升8.2%。满意度得到了持续提升。

(四)持续实施和改进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实用性”。“民情地图”促服务开展近8年时间,松阳通过不断探索、调整、完善标准体系,做到成熟一个标准,实施一个标准。在标准实施过程中,不断沟通、调研、完善,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标准覆盖,国家、省级项目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绩效评价:

(一)建立起一套完整可复制的破解新时期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困境的新模式。

时下中国农村,干群关系总体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矛盾,松阳通过近8年的经验探索和总结,成功建立起以全国首创的“民情地图促服务”工作模式为主体,以6张基层图为抓手,建立健全了有效解决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的困境和改变干群关系的新型工作模式,在全国农村工作中树立了标杆4。试点将各项指标以标准的形式确立下来,全面提升了模式的规范性、可复制性和推广性。在此基础上,浙江省委和丽水市委先后发文推广经标准化手段整合的“民情地图”工作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先后接待广西、山东、新疆、湖北等30多个省、市、县来人来信来电学习考察调研了解“民情地图”相关工作。10多个省、市、县已先后推广“民情地图”相关工作,其中,西安市已在全市开展“民情大数据地图”,陕西省委常委会上要求将“民情大数据地图”列为今年改革重点。

(二)标准化的“民情地图”工作治理成效明显

一、民情地图的制作把挨家挨户走访基层上的“干部手绘”作为第一要求,促使其成为干部联系群众的“连心图”。从随机抽查的干部情况看,为了画好一套图,住村干部必须挨家挨户上门调查至少三次以上,干部对群众叫得了名,认得了路的比例有很大提高,群众对干部态度也有较大好转。

二、民情地图成为指导新农村建设的“作战图”。通过《村情民情图》、《产业发展图》、《结对帮扶图》,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家底”、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低收入农户增收难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2016年全县干部累计走访农户34万户次,落实帮扶项目5800余个,解决帮扶资金1.6亿元。

标准化的“民情地图”成效显著,得到了原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原省委书记夏宝龙、原省长李强等省、市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先后莅临松阳调研指导,并做重要批示5。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做了《以“民情地图”为载体服务群众推动基层干部转变作风》的专题内参,被编入全国党员学习培训教材,入选浙江省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十大特色品牌,入选夏宝龙书记“工作十法”之“蹄急步稳、急而不燥”的循序渐进法典型案例,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引起各大媒体关注,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通过探索和实践证明“民情地图”促服务的标准化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有效路径,典型经验和复制化的重大创新。该举措提供了浙江省推动“标准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松阳样本”,引领了全国各地探索社会治理的新走向。

参考文献:

[1]《浙江日报》2018年1月4日,第4版

[2]《人民网》新华社2016年09月12日《习近平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

[2]俞可平,标准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光明日报北京,9,22

[4]江涛,《发挥标准化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中国质量报,2016年7月18日

[5]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标准化+”行动计划的通知》2016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