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优质护理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全面优质护理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金妍

睢宁县人民医院产科江苏睢宁221200

【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全面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中选取88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后护理措施,研究组行全面优质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产后负性心理评分、泌乳始动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妇平均泌乳始动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24h内泌乳产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焦虑评分与产后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3.18%高于对照组产妇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应用,有助于改善泌乳情况,改善负性心理,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护理;全面优质护理

剖宫产术后护理直接影响产妇恢复和泌乳情况,近年来,全面优质护理理念的推行,提升了整体护理质量,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应用采取该模式,能够有效缓解产妇产后焦虑与抑郁状态、促进产后泌乳、提升护理满意度[1]。为探究全面优质护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采取分组对照方式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均44例。对照组中,年龄24-34岁,平均(28.31±3.25)岁。经产妇23例,初产妇21例。孕周为38-42周,平均(39.21±0.84)周。研究组中,年龄24-33岁,平均(28.27±3.19)岁。经产妇21例,初产妇23例。孕周为38-42周,平均(39.19±0.78)周。两组基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可比性。

1.2纳入排除标准[2]

纳入标准:①患者知情同意,主动参与;②均为剖宫产产妇;③均为单胎产妇;④无手术禁忌症。

排除标准:①排除中途失联,随访不完整患者;②排除产前焦虑患者;③排除其他影响泌乳的疾病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产后进行健康教育、喂养指导等,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及时遵医嘱补液,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面优质护理,主要从心理、生理和认知三个方面进行全面优质服务指导:

①心理方面:密切沟通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同时,通过沟通掌握患者产后的心理变化,对于存在负性心理的产妇,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产妇多方面的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提升护理依从性。可以在病房播放轻音乐,缓解产妇产后的精神疲劳。病房注意空气清新,保持室内暖色调,有助于从视觉上缓解心理的焦虑、抑郁状态。对于母婴分离的产妇,及时告知婴儿状态,安抚产妇焦虑心理;

②生理方面:在监测生命体征的同时,注重产妇产后饮食指导,以促进生理功能恢复,促进泌乳改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适当补充营养储备,如鱼汤、鸡汤等高蛋白平衡饮食。协助产妇及其家属擦洗乳房,保证乳头清洁,若条件允许,可提前接触新生儿,并指导母乳喂养。重视乳房检查,做好乳腺管疏通护理,通过托起乳房,在乳晕两侧大拇指与食指适当向胸壁方向捏挤乳房,从而促进乳汁排出;

③认知方面:重视产妇的产后认知,特别是对于母婴分离的认知、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对负性情绪影响的认知和对泌乳情况的认知。除了发放宣教手册、直接健康教育,可以组建产妇微信群,通过微信群推送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组织产妇间的交流,分享其他产妇的优质经验,从而提升认知水平。

1.4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负性心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泌乳始动时间:在娩出胎儿后至产妇出现乳胀感期间,对乳房挤压后第一次乳汁排出时间。

负性心理评分标准:采用SDS评分量表、SAS评分量表评定产妇产后负性心理状态,分数越高,负性心理越差。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根据院专家组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评价表进行调查,产妇及其家属共同填表,统计得分结果。共20项,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病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4.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n(%)”表示,对比结果使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对比情况

研究组产妇平均泌乳始动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24h内泌乳产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剖宫产手术指征的逐渐放宽,剖宫产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剖宫产分娩方式与阴道分娩存在明显区别,需要在产妇腹部做切口,切开腹壁和子宫,手术造成较大创口,很容易引发切口愈合不良、出血及子宫内膜异位等情况,产妇术后恢复缓慢,并且容易产生负性情绪,阻碍产妇的生理功能恢复,也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3]。产后全面优质护理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认知、心理、生理三方面的全面护理措施,全面促进产妇的恢复,在产后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了全面优质护理。在认知方面,通过多种宣教途径,将从母婴分离的认知、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对负性情绪影响的认知和对泌乳情况的认知方面入手,充分提升产妇认知水平,避免母婴分离期间产妇思虑过多,避免产妇对自身恢复的复杂心绪,并正确认识泌乳状态和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护理干预,在优质的护理服务下进行泌乳功能锻炼,促进泌乳功能提升[4]。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充分说明研究组全面优质护理的改善效果。在心理状态方面,产妇剖宫产术后容易“胡思乱想”,过度担忧自身的恢复,过度心系婴儿,都会影响心理状态,容易产生负性情绪,通过全面优质护理,针对产妇心理进行干预,利用轻音乐及病房的优质护理,舒缓产妇身心状态。并通过及时告知婴儿安全状态,消除产妇内心顾虑,从而改善心理状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全面优质护理对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在生理方面,除了必要的生命体征监测,注意产妇产后营养指导有助于促进产妇恢复。必要的母乳喂养及泌乳护理,有助于促进泌乳功能提升,为母乳喂养做准备。通过全面优质护理干预,在全方位改善剖宫产后产妇的生理、心理状态,更好的促进产妇恢复,赢得了产妇及家属的好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

全面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应用,有助于改善泌乳情况,改善负性心理,提升护理满意度,效果突出。

参考文献:

[1]周翠员.优质护理服务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和泌乳功能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2):1738-1739.

[2]陶琴.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9):1203-1205.

[3]张林.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36):48+61.

[4]周灵虹,李振伦.全面优质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9):151-152.

作者简介;金妍,女,(1988-12-),本科,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