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刘耀红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国爱家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贡献。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教书育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高中历史必修部分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大板块,每个部分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家国情怀的素材,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和运用。

(一)挖掘政治史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培养家国情怀。

早在先秦时期,宗法分封制就已为中国人深深播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特点,使中国人逐渐形成了政治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自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漫长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时期,长达两千多年。这样的政体虽然在后期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起到推动中国历史不断发展并获得领先世界的地位。因为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国家可以较好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规模建设,促进经济的发展,稳定统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还被欧洲人借鉴形成现代的文官制度,影响深远。进入近现代中国人不断探索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二)挖掘经济史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培养家国情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勤劳智慧的中国人,较早从事农业,创造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也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高度发达的农耕经济下,中国获得了“丝绸之国”“瓷器之国”等专属中国的文明称号。近代前夕的“康乾盛世”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推向了高潮,尽管此后在发展工业文明的道路上我们曾落伍于世界,但是先进的中国人在不断探索中,最终选择了对外开放,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力不断提升,不断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三)挖掘文化史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培养家国情怀。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辉煌灿烂的文化。思想上,诸子百家的“仁政”“有教无类”“无为”“法不阿贵”“兼爱”等思想在构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重大影响并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国的四大发明闻名于世,在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等方面成就非凡,长期领先世界,影响深远,对世界文明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中国文学艺术长廊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多样,各具特色,流派纷呈;中国文字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类型多样、各具特色;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剧种繁多、相互融合。“国粹”京剧是中国的一个代表性符号,不但国人喜爱,也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青睐。

如此辉煌灿烂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都是很有益处的。

二、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升华爱国情感。

(一)通过具体历史事件的讲述,激发家国情怀。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可以在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比如通过学习近代中国不断遭到外来侵略的具体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和先进中国人不断进行抗争和探索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历史事件,唤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强烈愿望。

(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培养家国情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民族英雄、仁人志士曾为国家与民族的安危不惜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来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统一。例如对精忠报国的岳飞、誓死不降的文天祥、积极抗倭的戚继光、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视死如归的谭嗣同等历史人物不胜枚举,甚至是对李鸿章、曾国藩这样比较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当中,基于对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基础之上进行评价,可以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个人爱恨喜好的狭隘基础上的主观评价。从而使学生在不觉中懂得将家与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的家国观念。

三、联系实际,走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有很多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教师要充分挖掘这类素材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经济腾飞与生活剧变》《经济全球化》等内容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契合点,教师在突出当今世界的迅猛发展的同时强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生活的变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建设的信心及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及文明传统使爱国主义之根、家国情怀之魂已经深深根植于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深挖历史教材,通过对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的讲述,使学生逐渐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让学生体会到五千年文明古国的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国家与民族繁荣发展,才能有家的兴旺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