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资源水质监测的若干问题探讨史致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关于水资源水质监测的若干问题探讨史致男

史致男

中山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中山528403

摘要:水是一切生物生长的根本,没有水就没有生命。随着人口数量的逐渐增长,全球都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当今发展理念是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做好供水水质监测工作,严格控制水质的安全卫生。水资源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影响社会发展,对水质管理和监测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针对水资源水质监测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资源;水质监测;措施;现状

引言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质型缺水问题严重,跨流域调水工程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都对水质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水质监测具有了更加特殊的意义。水质监测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基础,是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手段。在新的世纪中,面对洪水威胁、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的现状,我国的水质监测工作面临着崭新的内容。

1.水质监测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情况严重,水质监测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有多数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质监测能力全面实施之后,水质监测系统的反应能力、自动监测预报能力将有很大提升,可以提升水质监测数据传输和分析效率。因此,强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必须借助水质监测的辅助,运用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水资源的承载力。同时,根据不同的水功能区,创建水环境的评估与决策模型,制定合理的减量或禁止排放方案,有效指导水利工程,促进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随着我国水质监测的逐步实施,想要完成水质监测目标,就必须以先进的水质监测技术为保障,合理配置和优化水质战网的布局,购买先进的水质监测仪器和技术设备完成水利监测系统的设置。

2.水质监测工作发展现状

水质监测作为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的基础工作,水利系统主要由水利部、流域、省事水环境监测中心等监测机构组成监测体系。目前,我国的多数河流、湖泊水体整体水质呈现恶化趋势,水质监测任务更加繁重。为满足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需求,必须提升水质监测技术和管理水利。虽说水利系统的水质监测体系和能力已有所发展,但应对新时期水利发生要求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2.1水利系统设置的监测站点大多以掌握地表水水资源质量为主,未设置对地下水的监测、供水水质监测、排污水水质等全面反映水功能区域水质的情况,来达到判断水功能区的水质能否达到水域使用功能对水质的要求。水质监测站点的总数量比水功能少,无法真实反映整个水功能区的水质情况,同时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设置的监测站布局不合理的情况,无法达到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有待补充、完善水质监测站点。

2.2各个级别水质监测中心采样能力不足,监测频率较低,水质监测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设备老化,且大型分析仪器设置不平衡,无法适应水质监测管理的发展需求。水质系统移动水质监测实验室配备的数量不多,现场监测能力低,无法掌握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或污水闸坝调度等水质突变情况。

2.3设置的自动水质监测站数量不多,不具有自动测报能力,无法及时获取重点水功能区主要水质监测实时数据,没有完善的预测或预报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水质监测信息的处理多以手工为主,不同级中心创建监测数据库结构不同意,标准化程度不高、无法完成按流域或功能区的水量/水质综合评价体系,无法达到新时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要求。

3.水利系统水质监测综合解决策略

根据国家未来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的长期政策来说,综合应用解决方案不仅可以监测重点区域的水资源质量,又能提升应对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的预警和反应能力。

3.1创建水资源质量评价系统

在多数水环境状况要素中,必须客观、公正地监测、评价水资源质量达到同步监测效果。同时,根据社会的需求,运用多样的方式向整个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何基于已有的水环境监测系统获取实时、大量的监测数据,确保其真正成为国家及水利主管部门决策的重要参考值和管理基础,成为水文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水环境治疗评价标准为依据,采用目前最先进的Internet技术、GIS技术,基于Microsoft.net服务平台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图形与水环境评价数据合理结合,自动采集、评价、管理不同层次空间的信息和数据,同时形成可视的表达形式和调度显示系统的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管理系统主要对我国各个流域的水环境信息实施管理,具有覆盖范围广、运行费用低、安全可靠、操作简捷等优点,分析评价具有可视化、自动化的特点,确保整个管理科学、有序。

3.2立体监测解决方案

在水环境监测领域,因不同的流域及管理需求也给与不同的监测方式,立体化的解决方案主要由实验室监测、自动监测、移动监测三个部分组合而成。自动监测系统不仅保留节省人力和时间、实时监测水质等优点,也发展出一系列新的自动监测方法。

3.2.1实验室监测系统

实验室作为四级监测体系统分析水质分析的基本单位,因长时期各个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设置的标准不统一。所以,创建的实验室规模及发展程度也呈现出不平衡状态,为确保监测数据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必须依照国家和水利行业的相关标准创建完善的实验室,配备各种快速自动分析仪,并根据地方水质的特点配备汞、砷、硒等特殊监测仪器。采用标准化的水环境监测样品及质量监控系统对日常的水质进行分析。

3.2.2应急监测系统

近年来,黄河流域不断出现污染和水质异常情况,水质引起监测系统是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部分,是随着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而生的新鲜事物。整个水质应急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合而成。硬件的设置包括便携式重金属检测仪、多参数快速测试仪、可移动监测车等,这一设备的应用对预防和应对突发性重大事故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携带方便的水质分析仪器能够快速监测出现场的污染物,并通过GPRS/GSM移动通信设备把监测的数据上传至管理中心。同时,具有自动收集采集样本的功能,实现恒温贮藏,方便在实验室展开分析。

3.2.3自动站监测系统

自动水质监测站定期或连续监测河流、江河口、地下水水质情况,主要包括取水、预处理、分析监测、系统控制等部分组成,可以为监控的结果自动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整个解决系统是由水样采集、预处理等完成采样控制操作,分析监测系统对水样进行在线的监测和分析。采用Windows操作软件,对水样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参数实施细致的记录,并运用网络把获取的信息反馈至水质监测中心,监测中心使用GPRS/GSM无线通信网采集所需的数据信息,完成系统的远程控制。

4.结语

目前,水资源短缺及污染严重的情况已经严重制约着生活、农业及工业发展等,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建实验室、移动监测、远程自动监测三者相互结合的立体化监测模式,服务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行,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监测问题。

参考文献:

[1]方淑菲.关于水质监测技术的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3,(17)

[2]张莉.基于紫外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0)

[3]张燕,李翠梅,刘成刚,等.基于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技术的水质模型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0)

[4]周亮.浅谈水质管理工作与水质监测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8)

[5]武延坤,陈益清,雷萍,等.水质监测技术现有问题分析及物联网应用框架[J].中国给水排水,2012,28(22)

[6]徐成斌,马锡铭,马溪平,等.车载式水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22)

作者简介:

史致男(1987—),女,工程师,从事水文水资源规划、水利建筑、防洪影响评价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