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生态式主题课程的默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探寻生态式主题课程的默契

李红华

——关于生态式主题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实践

李红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实验幼儿园362400

一、生态式主题课程

生态式主题课程指融合乡土教育资源、由主题串联的教育活动,是从幼儿生活环境中挖掘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幼儿探究表现的乡土资源,按照主题构成的教育活动。它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现代课程改革的运用模式,采用主题网络活动模式,由教师开发乡土教育资源、预设活动主题,并根据预设的主题内容安排相关教育教学进度,然后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有效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课程。生态式主题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关于自然、社会方面的一些粗浅知识,启迪智慧,同时也是向其进行品德教育、兴趣培养的好途径,是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必须有效利用多方资源,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形成良好的环境综合素质,努力使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与成功。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藤铁工艺之都”“国家级园林县城”“中国醉美十大县城”,享有“龙凤名区”之誉,安溪山美、水美,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地方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安溪除了有铁观音,还可以看高甲戏,品尝茶叶套餐、湖头米粉、后垵柿果、龙门酪花、官桥桔红糕、蓬莱冬瓜条等各种特产、风味小吃以及观赏古老的茶歌茶舞、风格独特的茶艺表演,以及一处处革命遗址、一个个动人的革命故事……为此,我们认为,利用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开展生态式主题课程,探寻生态式主题课程开发与管理之路,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最终将这种“生态式主题课程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实现“育人”的目的。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引发幼儿爱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幼儿素养,对园本课程的开发及使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生态式主题课程资源的管理,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生态式主题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践

1.开发生态式主题课程资源。

(1)生态式主题课程内容的选择。我们反思原有课程及其实施为基础,全面审视原有课程的主要优势与不足,从观念入手,再构课程;从资源入手,充分利用教师的自身资源、教育资源、活动资源和幼儿同伴群体间资源、家长资源,就地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内容、优化课程;从形式入手,实施课程,注重探索用什么课程模式去影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用什么方法与途径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研究的难点首先在于如何把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反映生活的本土主体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加工,与主题教育有机整合,使其成为幼儿经验背景,让幼儿理解、接受的教育内容。我们初步设计与整理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方案”,闽南童谣主题有小班主题《家乡的风味小吃》《炒米粉》等,中班主题《安溪藤铁》,大班主题《家乡的茶》等。

①茶文化和风味小吃。安溪茶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品味高雅,集历史、宗教、民俗、礼仪、园艺为一堂,融诗词、书画、音乐、舞蹈、戏剧于一体,荟萃百家精华,极具地方特色,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精品”。还有“湖头米粉、后垵柿果、龙门酪花、官桥桔红糕、蓬莱冬瓜条”等等各种特产和风味小吃享有盛名。我们就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茶资源、特产和小吃开展了《茶叶大观园》《安溪的特产》《家乡的风味小吃》《中国茶都》《一品香茶馆》《优雅的茶艺表演》《快乐迎茶王》等具有茶乡特色的系列主题活动,让课程回归生活。

②藤铁工艺。安溪的藤铁工艺闻明中外。安溪的藤铁工艺品作为闽南地区的一种产业,历史悠久,传承不息,技艺精湛,名师辈出,资源丰富,品类齐全,各呈其妙。这些返朴归真的手工艺品,既有着深厚的闽南文化的底蕴,又具有独特性和价值。我们尝试把具有本土特色的藤铁工艺融入到主题课程教学中,用本土资源作为幼儿生活、学习的活教材。以幼儿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为出发点,用整合的方法将各领域的学习联系起来,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和空间,既让幼儿了解了安溪滕铁工艺的文化底蕴和独特价值,又能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③旅游景点。我们还利用家乡旅游景点,带领孩子参观社区中新建的“城西大桥”“凤城铁索桥”“南门大桥”等,叫家长带领幼儿参观“东岳寺”“龙苑岩”“文庙广场”“大龙湖”“金钱山公园”“河滨公园”等旅游景点。通过与社区的亲密接触,孩子们深入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中有许多观光、旅游景点,有许多好玩的地方,深刻感受到家乡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乡土人情,从而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④闽南童谣。安溪的民间童谣是本土文化一颗瑰丽的明珠,其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浅显、顺口,节奏感强,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儿童的喜爱。这些久经传唱、流传下来的童谣或歌谣,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不仅可以念、唱还可以表演。我们试图在主题课程活动中开展闽南童谣教学的内容,以让幼儿从本乡、本土的语言文化中获得对本土语言的亲切感,体验乡音乡韵。

⑤竹子。我园地处山区,出自于民间、来自于大众的鲜活“竹子”特色课程资源存在于儿童生活之中,具有学前认知、审美、娱乐价值,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

(2)生态式主题课程与集中活动有机整合。教师围绕总目标设计主题网络图,根据一日活动安排,选择领域活动、区域活动等内容,如小班主题《家乡的风味小吃》中有科学领域活动《湖头勺子饼》《湖头鸡卷》《好吃的咸笋包》《制作鸡卷》《咸笋包的制作过程》《白粬片片香》《湖头米粉》《湖头白粿》《湖头萝卜糕》《湖头烧麦》,有语言活动《鸡卷怎样做出来》《芋包的秘密》,有艺术领域《米粉飘香》《米粉条条》《白粬歌》等。教师围绕总目标,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出发,相应制定了目标,从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进一步优化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本化课程,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综合作用、优质高效的课程系统,每一个教师都是课程的再构者、设计者和实施者。

(3)生态式主题课程环境的创设。幼儿园应创设美的环境,让幼儿感到温馨舒适,给幼儿以美的熏陶与启迪。《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我们充分利用室内外的空间,让每一个地方都成为幼儿接受民俗文化教育的课堂。

①班级墙饰的创设。根据主题创设相应的环境要求,教师在创设时紧紧把握主题的目标,尽可能挖掘环境中能为主题目标服务的内容。我们利用地方茶竹藤、风味小吃、家乡风景、闽南童谣等本土资源,创设与主题有关的班级墙饰,有手工、剪纸、折纸等制成的具有浓厚民俗气息的图画、装饰物。如:大班的墙饰布置《家乡的茶》《家乡的风景》。

②区域环境的创设。活动区是幼儿进行区角活动的场所,又称为游戏区。我国学者刘焱认为:“游戏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和主动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由此可以看出,游戏区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探索空间,是幼儿人际互动最多、可操作性最强的地方。在游戏区利用乡土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引导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如:小班区域环境布置《风味小吃》,中班的《藤编区》《铁艺乐器制作园》区域,大班的《茶趣区》;在班级美工区里用各种茶罐、茶盒制作茶壶、茶具,在音乐表演区用各种米粉袋、茶叶袋、藤条等制作各种服装、道具供幼儿表演、欣赏等。

③廊道的创设。在廊道上悬挂有各种茶叶袋制作的灯笼等,廊道墙上设置茶商标、安溪风味小吃等,幼儿置身于乡土文化的环境之中,通过欣赏、观察以及教师的讲解,不断了解民间故事、传说,丰富了幼儿的民俗文化艺术知识,感受着民俗文化的艺术气息和民俗文化的艺术美,并对安溪乡土文化留下初步的印象,陶冶了幼儿的性情。

(4)生态式主题课程组织指导。在生态式主题教育策略的选择上,我们注重探讨多样的生态式主题课程教育方式,提高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通过拍照和画图、自制图书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引领孩子步入感受、品味、表现、创作的世界。

①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家园配合一体化。A.首先是组织参观,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或参观茶庄园、茶都、茶叶大观园、茶制品展览厅、藤铁工艺品厂等,让幼儿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培养孩子关注周围、关注社会的习惯,激发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为开展主题活动奠定基础,推进主题课程的开展。B.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请家长利用课余时间为幼儿介绍茶竹藤文化、家乡风景及风味小吃、闽南童谣等知识,有了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生态主题课程得以顺利开展。

②探索生态式主题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组织指导。借鉴生态式教育的理念,以生态式主题教学为背景,通过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挖掘乡土资源的教育价值,创设学习型的主题环境,探索生态式主题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组织指导研究,实行弹性管理,使得课程更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本地区幼儿的发展,让孩子们在主题开展过程中快乐着、创造着、感受着、学习着、创造着,对家乡的理解和认识更为鲜明。重点研究挖掘乡土资源,开发幼儿园主题课程内容;优化人力资源,开展班级环境创设的管理活动;探索生态式主题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组织指导研究。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并总结出了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实现乡土资源潜在的价值。A.情境学习法。我们通过创设各种情境,使幼儿获得新的学习经验的方法。如: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美丽的藤制工艺品》,老师事先布置“藤铁工艺品”展览馆情境,让幼儿到“藤铁工艺品”展览馆参观,引导幼儿感受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工艺品的美,鼓励幼儿结合生活说说工艺品的用处,动手制作工艺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B.尝试操作法。这是让幼儿通过看看、听听、摸摸、闻闻、尝尝等活动感知、认识事物,并在动手摆弄和操作中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如:大班科学活动《不一样的观音》,在泡茶、品茶中感知浓香和清香铁观音的特征,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C.说说唱唱法。这是让幼儿通过说说等活动感知、认识事物,并在唱唱及肢体表达中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如:小班艺术活动《米粉条条》,根据小班幼儿特点,以参观形式观察米粉,说说米粉的特征,再让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米粉,通过表演唱形式表现米粉条,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

2.生态式主题课程资源的管理。

(1)加强互动协调,营造良好的生态式主题课程管理环境。一是教师参与民主管理。在生态式主题课程资源管理的背景下,幼儿园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开展学习心得分享,提倡各种学习活动,多次选派教师参加相关的课程培训,“我要学”成了每位教师真实的心态写照,比奉献、讲学习在幼儿园蔚然成风。二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组织老师们开展心灵成长读书会,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互教通等方式,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力量,共同创建起符合幼儿成长的环境,形成了教师之间、师幼之间、家园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2)形成合力,建立课程管理生态有机统一体。课程管理生态学的建构,使“人——组织——管理生态环境”联成一个生态有机的统一整体,从而在吸收了以往管理理论精华的同时,能够解决以往管理理论的不足。一是树立目标,鼓励教师特色发展。我们让每个教师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且将个人目标与幼儿园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围绕培养“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专业教师的发展目标,把教师的个人特色发展与幼儿园的特色发展整合起来,为每个教师创设一个施展特色、个性与能力的平台,打造了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特色教学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二是课改导航,推进科研发展。我园从园长做起,带头参与教科研活动,从而带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活动,如今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活动已形成常规,教师们在研究中获得了最大的发展。三是搭建平台,打造一流教师队伍。在生态式课程资源的管理实践中,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我园通过搭建新老教师经验交流平台,开展“三段式教研”,打造出一流的教师队伍。教研活动由幼儿园的学科带头人主持,确定生态式主题课程,例如大班科学活动《不一样的观音》、美术欣赏活动《印象安溪》等,向参与研讨的园长、老师们展示幼儿园“常态化的园本教研”活动过程,丰富了“园本教研”的内涵,拓宽了教研活动的渠道,推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3)构建生态课程资源网络平台,传播生态课程网络文化。一是加强生态网络建设,丰富校园网络资源。我园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积极架构平台,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形成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工作管理的网络体系,丰富和完善了幼儿园网页,拓展了如“校园介绍”“教师风采”“班级主页”“学园动态”“课程安排”“资源库”“园务公开”等栏目;将幼儿园最新生态式课程动态及时向社会、向上级、向同行、向家长展示。二是构建网络沟通渠道,密切家园联系沟通。根据本园家长的不同需求,我们要求班级老师充分利用先进的沟通手段与家长互动。如幼儿园网站和班级QQ群等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生态式课程开展情况,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条件,有效提高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的课题研究的开展已有一段时间,我们的研究还将继续。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纲要》《指南》精神为指导,反思幼儿园教育中与之不相适应的观念和做法,借鉴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先进理论和经验,充分利用大自然、社区等对幼儿发展最大、最直接的人文环境,更多让幼儿亲自体验、感受后开展生态式主题课程,在开展生态式主题课程的同时探索多样化的表达表现方式及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方法和评价管理模式,尝试初步总结乡土资源主题活动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把幼儿培养成为热爱本土社会、爱学习、会学习的人,让孩子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