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1

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何宝芳

小学科学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并且与科学家所历经的科学探索过程特别相近,都要去经历提出科学问题,其次做出问题的猜想和假设,接下来制订研究计划,通过观察各种实验、查阅资料、搜集证据、进行解释,最后得出结论,并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进行表白。如果没有这种严密、详细、精心探究的过程,就不可能在科学这一学科中去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最好老师。科学课,是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型课程。它不是空洞说教、教师讲解、学生的倾听,而是让学生在学学做做,玩玩乐乐等活动中,去理解科学道理,引导学生思想上受到感染,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向学生传授科技知识和科学思想,和学生一道搜集生活中的科学信息,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上科学课的要求:自己要严肃科学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次的科学研究,为以后学好科学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教师激发学生的探究科学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为重要。例如教学《声音是怎样的产生》,首先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然后老师播放一段视频:无声的校园。我们刚才看到的画面是安静的,虽然有人物的行动,但也缺了点什么?谁能告诉大家有什么美中不足之处吗?然后再将画面添上声音,学生就有了兴趣,觉得画面有了声音,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样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既简单又说明问题。

二、创设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敢于作出假设,进行验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因此我就以下两方面设计教学:一是鼓励学生大胆地、积极地、提出你想到的问题。二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对他们所提的问题,我本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出发,放他们出错,但绝不立即否定。如《声音是怎样的产生》一课,师:有关声音的问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就有可能提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的?那你们觉得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请大家猜想一下。生说出自己的假设如拍打、敲击、摩擦、碰撞、拨动、振动等。师:能讲出你们的理由吗?生:像鼓,我一敲就有声音。师:你认为声音是敲打产生的,不敲打可以产生声音吗?生:能。师: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生:声音是碰撞产生的。师:不碰撞可以产生声音吗?师:你说说看为什么不能产生声音?生:弹像皮筋时橡皮筋没有碰撞,但是产生了声音。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看来我们只猜还不行,要用实验去证明。师:我敲击的是鼓,为什么豆子在跳动?生:因为鼓面在振动。反面验证:你能让一个物体发声,但不振动吗?讨论一下。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实验验证。汇报实验结果: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根据刚才正反两方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声音的产生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利用科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究知识,获取新知识,是提高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我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物体振动的情况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不同”我就让学生做这样一个探究性实验:三个相同的玻璃杯装着多少不一的水,用筷子敲击杯子的边缘,发出声音最高的是哪个杯子?在这个实验中你发现哪些关于发声现象的科学规律?课后,学生研究兴趣很高,认真地参与实验,探索出物体发声高低的规律。所以这样的教学内容就突破了课堂时空对于学生发展的限制,而着眼于对整个大自然的探索,提倡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自己的发展。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了知识。并在活动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并在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想法。使他们在学习中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我通过尝试探究式教学,体验了从被动的传授者到主动的研究者,在教学中注重用研究和改革的观念开展教学。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我认为,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概念和方法形成更明晰,更深刻的认识,对我来说,是教育实践的创新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