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心中的梁家河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不忘心中的梁家河精神

王斯洋

中共安康市委党校陕西安康725000

《梁家河》分四个部分为我们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及体悟,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梁家河养育出了勤劳朴实的人民,培育出了不平凡的精神力量,学习《梁家河》其实就是学习习近平能吃苦、好读书、干实事的精神。

习近平没有使在梁家河度过的七年时间荒废掉,在艰苦环境中没有放松学习和放弃思考,在困难挫折面前没有止步不前和意志消沉,而是通过日积月累的读书和实践去充实提升自己。我们如今的生活质量远比知青生活时代要充裕得多,但我们在精神力量方面的磨练和储备远不及他们。梁家河是一个不仅有着“大学问”的地方,还蕴含着大精神,所以在新时代学习探究梁家河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用“能吃苦”的担当精神夯实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有担当就要有作为,有作为就必须尽责任,这不仅是共产党员应有必备的政治素养,更是我们青年一代必须拥有的品格素质。15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梁家河,先不说生活环境一瞬间的天壤之别,简单的吃饭烧柴都成为了每天头疼的难题,他不仅要克服生活上的融入问题,更要克服思想上的信念问题。农村生活高强度的劳动消耗了少年单薄的体力,却没有消耗掉他顽强的意志力。从入团到入党的申请书,从一碗水端平分发救济粮到克服困难建成全省第一口沼气池,这些发生在梁家河七年岁月的点点滴滴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在任何环境中心智的强大、信念的坚定、高度的责任感,使得一腔热血化勇气才是真正的“能吃苦”精神。身处不同的工作岗位,尽心尽力完成本职工作就是对自己和社会负责,作为共产党员敢于化解矛盾直面困难就是对党和人民负责,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解决难题的力气和承担责任的底气。

二、用“好读书”的学习精神提升自我

在梁家河的窑洞里习近平以书为伴,从学习和生活中寻找实现自我价值的方法,在我看来是非常具有成就感的一件事。读书不仅是他的爱好和生活习惯,也是被作为一种提升和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习近平用他的人生实践告诉我们,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读书和修身都是最有效、最实际、最必要的工作方法。习近平在谈他的读书爱好时说过,“读书知识的基础是在农村打下了”,他对自己的读书计划有着十分清晰的目标要求,把读书与求知深深地联系在一起,以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态度去学习思考,更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习惯是一个富含求知、思考和实践的过程。读书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对自身知识的积累储备,更重要是通过思考和实践达到丰富内心提升自我修养的目的。他好读书,但是不唯书,不迷信书本也是我们青年人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养成的读书方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方式,就是学习针对一个问题多角度反复推敲、互相印证,而不简单只从一个方面刻板考虑问题,更不自以为是。当然作为青年教师来说,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学习思考,最重要还是要将读书和实干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锤炼自身的专业技能,面对挑战困难来磨练自己的心智素质,在求知思考的学习过程中让自己迅速地成长起来,做一名合格的党校教师。作为党校的青年教师来说,书籍是我们汲取能量、激发思想的首要工具,通过读书联系实际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自律意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好读书、读好书,把善于学习作为读书求知方法,把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作为研读学习的必读书目。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勤思考、会实践,要通过思考将书本中的知识点转化为自己的话语体系,与实际结合,提炼升华要点,从而在课堂上拥有独特的见解,带给听者更多和更深层次的启发。我们应该把不断学习和善于学习作为开展任何工作的基本前提,这是最简单高效的方法,面对问题先要理清事项,向前辈求教,与同辈探讨,并且要虚心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建议,这样才能在学习中有所成长收获。知识的积累过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如今人人都开始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环境中,书籍已经不是唯一我们可以获取知识更新理念的工具了,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仍然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首要的学习任务。

三、用“干实事”的务实精神为民服务

梁家河的村民这样评价他们眼中不“撒奸儿”的后生,“习近平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那个年代时兴的学习、运动,而是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为民务实不只是新时代好干部的要求,更是每个党员都需要学习的工作精神,梁家河的务实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三实”,实干体现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燃眉之急上讲究从小事做起,实诚体现在做群众工作时讲究实事求是有一说一,实心体现在为群众化解困难时讲究不“撒奸儿”。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场合多次强调,要坚持求真务实,察真情、说实话,出真招、办实事,下真功、求实效,要当改革进程中的实干家。实干是群众获得感的主要源泉,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感到靠谱放心,实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每一件身边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国家、集体的“大事”是由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构成的,离不开群众的一桩桩“小事”。要使国家、集体大的“肌体”充满生机与活力,每个小的“细胞”就必须健康,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处理好一件件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小事”。

学习梁家河精神不是喊喊口号、写写体会的短期任务,而是需要长期践行的行为习惯。作为普通党员我同时又处在党校教师这个职责岗位上,更要坚持能吃苦、好读书、干实事的梁家河精神,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职责能力,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思想能力,在岗位上站稳脚,积极践行梁家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