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课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 2

高职数学课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师亚萍广东东莞南博学院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考核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它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因此高职院校一般都比较重视专业课学习和实践性教学,教改重点也一直放在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上面,而对数学这样的基础课程则重视的不够,认为基础课理论性强,缺乏实践性,在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中无足轻重,教学课时在不断的被压缩,甚至有少数专业课教师认为可以取消这些基础课。显然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仅需要劳动者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各种能力,如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近年来很多企业在挑选员工时也都将这些综合素养放在第一位,而基础课程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数学课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未能很好的体现出职业的特色,很大程度上已落后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也是数学在高职院校不受欢迎的一个很大原因。因此高职数学课的改革势在必行.

1.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我院是一所新办的高职院校,共有四个系个20个专业开涉了数学课,由于课时所限只讲授《微积分》的部分内容。结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我们也在极积探索数学课的教学改革,但教学过程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是没有真正适合于高职院校的数学教材,大部分教材都是本科教材的精简和压缩,内容上偏重于经典数学理论知识传授,强调结构严谨的多,缺乏与实际问题的结合,且只分成理工数学与经济数学两大类,很大程度上很难与各专业紧密结合起来。学生也常常问:学数学究竟有什么用?所以课堂上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仍延袭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我们也在积极推行“启发示”教学法,但仍摆脱不了知识的单向传递,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以体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第三考试方法比较单一,且偏重于理论和计算的考查,缺乏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第四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的教具仍然是“粉笔+黑板”,现代教育技术未走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第五,由于我院学生一部分来自于普通高中,还有一部分来自职业中学,数学基础有很大的差距,课堂上常常是顾此失彼,因材施教的原则难以得到落实。

改革设想与探索

2.1围绕知识应用,精选教学内容

2.1.1教学内容模块化

高职数学的首要任务是为专业课打基础,但由于数学教师一般不了解各专业的具体教学内容(也很难做到),所以很少能考虑到所讲内容是否在专业课中有用,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正因为有用没用都讲,造成教学效率低下。

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加强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同时我们也可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如进行模块化教学,即将高等数学编成几个大模块如《微积分》模块、《线性代数》模块、《概率统计》模块等等,每个大模块下又有若干个小模块,如《微积分》就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小模块极限、导数的应用、极值与最值、定积分的应用、曲面与曲线、无穷级数、微分方程等。

不同专业根据自己专业的需要选择所需要的模块学习。每个模块以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和基本思想方法为主,删去不必要的纯数学理论及一些繁琐的计算推理,同时将专业课中不涉及太深专业知识的实际问题做为数学课的例题,这样有的放矢,既提前解决了专业课程的计算问题,也使得学生看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了数学的应用能力。

2.1.2将数学建模引入教学内容

高职的教学目标以“应用”为其主要特色,因此数学也应把应用能力的培养做为其能力培养的主要任务。数学建模正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有力工具。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是:从实际问题出发---找出相应的数学模型---求出数学模型的解----解决实际问题。故可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数学建模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资料甚至动手实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它在高职数学改革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1.3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值计算

数学中难免有许多数值计算,如果教学中过多的时间花费在解各类繁杂的计算上,则势必会影响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毕竟繁杂的数值计算已不是高职数学的主要任务,而且当今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已相当普及,我们完全可以在教学中增加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软件进行各种数值运算。数学软件可以简化繁杂的数学运算,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同时也能降低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消除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目前常用的数学软件有Matlab和Excel,其中Matlab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可以求极限,求导数,求积分,解微分方程等,还能解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及运筹学中的一些问题。

2.2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心,也是教学改革的瓶颈。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但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仍末得到根本改变。方法要变首先教师的观念要变,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学生要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转变。教师要为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教学法除了讲授法以外,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还可以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讲练结合法、谈话法、目标教学法等等。

同时在教学中有选择的引入计算机教学,用计算机来模拟显示数学问题,不仅有利于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以外,还能节省课堂授课时间,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2.3改革现行的评价考核方式

考试是测量教学效果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教什么”“怎么教”的指挥棒。

目前我们数学课的考核方法是平时考核(4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60%)。平时考核根据学生的考勤、上课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日常表现打分,期末考试以考察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基本运算掌握的情况为主。这种考核形式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情况。但如果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这样的考核就显得不够全面,还应加上运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完全可以采用开放式的考试形式,比如以3到5人为小组完成某个数学建模问题。在完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写书面报告,因此学生的综合水平会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真实客观的反映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心理学》【M】刘德恩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对“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于新华数学教育学报2006.2

[3]《高职数学课教学改革探索》【J】苗晨辽宁高职学报2000.4

[4]《数学教育功能与数学教学》【J】周庆志中国校外教育2008.9

作者简介:

师亚萍女籍贯:陕西西安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工作单位:广东东莞南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