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软件开发项目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信息化背景下软件开发项目管理

周晶

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518000

摘要: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软件工程的发展日趋成熟,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在企业发展规模的日益壮大下,企业发展需要有效的管理软件项目,并通过成功的软件产品获取发展成功。但是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管理软件的开放安全性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在软件开发中涉及到的诸多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等亟待完善。

关键词:信息化;软件开发;项目管理

引言:

对于软件产品,软件开发的方法以及相关技术的提高,可以促进软件产品的质量以及使用效率。在提高软件产品质量以及功能的同时,不断地缩短软件开发的周期,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是软件市场的根本。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软件开发工作进行项目的管理与创新,对于相关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1软件开发现状与信息化技术下开发软件的意义

1.1现状探究

很多企业在开发软件时,是在完成需求活动以前,就开始的有关开发工作,很多团队没有根据相关标准完成设定工作。开发软件与开发硬件有着本质性区别:在加深了开发量后,经常有变更出现在软件开发中,因此,就需要及时的升级与更新软件。然而,很多软件开发队伍还没有一套高效的管理工具和开发工具,进而缩减了有关管理工作质量,没有及时更新与管理软件。而且,一体化的监督控制与管理机制在设计编码中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1.2优势分析

其优势主要表现为:

(1)由自动化取缔了传统的手工方式。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自动化生成、汇总和评估信息数据,使大量工作人员得到了解放,使得开发软件的效率逐渐提升;

(2)能够将记录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提升。而且,在具体执行项目时,信息系统能够自动保存操作软件缺陷、记录和工时等,从而提升该过程内信息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3)提升信息可塑性。在过去的人工记录中,都是通过纸质的方式保存信息,这样信息很容易丢失,然而,在采用了信息化技术后,使得信息的追溯性和完整性得到了强化及提升。

2具体的实施方法刍议

信息化背景下对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科学部署专业工具

2.1.1开发需求活动

将专业化需求管理工具为软件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出来,用需求为主取代传统的以计划为主,开展驱动任务,搭建全维度、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从而达到全过程跟踪管控软件的目的,在信息化管理中,将需求作为基本线路,需求——设计——编码——测试——跟踪的全方位发展,对影响区域进行自动识别变更,进而对各个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

(1)需求开发活动,对软件管理信息化部署专业需求管理工具,将过去计划为主的方式变为以需求为主,驱动任务开展,建议全生命周期全维度管理模式,实现对软件的全过程跟踪管理,以需求作为信息化管理的主线,从需求到设计,再到编码与测试进行跟踪,自动识别变更影响域,收集各阶段需求信息;

(2)设计活动,将线下设计工作逐渐转为线上设计,在设计工具的应用下,人们能够以需求框架作为参考,开展设计工作,按照要素输出情况进行文档设计,满足需求覆盖了与标准符合率;

(3)编码活动,以往的电子或纸质配置流程方式逐渐被信息化手段取代,基于SVN服务器建立起专业的管理工具,开发库、受控库与产品库之间相辅相成,帮助工作人员完成编码工作与测试工作;

(4)测试活动,专业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可以对单元测试、系统测试起到良好的作用,系统能够自动收集软件质量信息,并对软件质量情况加以研究。

2.1.2设计分析

由线上设计工作取代线下设计工作,在应用了设计工具以后,我们可以从需求框架入手,设计相应软件,基于要素输出情况,设计文档,从而将需求覆盖率提升。

2.1.3编码操作

信息化技术出现后,逐渐取代了传统纸质或者电子配置的流程方式,其中,专业性管理工具在SVN服务器基础上开始被建立了起来,而且,产品库、开发库和受控库之间是彼此联系的,为工作人员测试和编码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2.2持续完善信息监控环节

在收集到了大量的信息数据后,并且工作人员在细致的分析了相关工具数据信息后,能够获得和产品质量相关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得到工作效率以及人员能力方面的信息,而且,通过获取的真实数据信息,能够将相应的参数指标为软件研究、评价工作提供出来,而且,使项目管理者在工作中可以有据可依。所以,在信息化建设期间,必须要将信息化监控系统建立起来,并且,在整个项目中都可以渗透和融入监控系统,进而将研发和应用软件的质量信息为人们展示出来,从而达到自动监督控制信息的目的,科学的监控和预知风险,在找出风险趋势后给予相应的警告,达到提醒工作人员的目的,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可能发生的风险和问题。

2.3建立信息共享和评估机制

缺乏灵活性是传统信息化软件的弊端所在,随着技术发展,我们增加了对信息化进一步细化的要求,要求软件能够把个性化充分展现出来,从而达到高效共享和沟通信息的目的,科学部署专业工具,打通各个工具间的信息通道,把信息孤岛转变为多个信息互联的平台,从而达到自动收集、分析和评估信息的目的,如实的展现出其中隐藏的质量问题。对于质量信息内容,要求工作人员扎实掌握,高效掌握人员情况、工作质量以及软件产品信息情况,然后把一定的评估模型开发出来。对信息要素的再次识别,对共享信息流向进行科学梳理,从而有效打通信息通道。ERP系统数据高质量信息管控系统,在企业数据化和信息化管理的道路上,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时代下,世界范围内很多企业在发展和管理中,都广泛的应用了ERP技术,就企业发展而言,对ERP的应用在于基于系统控制与计划等功能,通过不断优化企业发展流程,把各项资源有效的配置出来,在成本缩减的基础上,将市场占有率提升。

2.4与本地化结合,优化信息化

就本地化而言,是指与有关技术、文化、客户要求以及开发工具等结合,从而达到信息化设计与管理软件信息化的目的,并且,把有关的工作流程制定出来。不断完善软件开发项目的信息化模式,并且跟上时代发展要求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而且,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更新信息化手段,及时的完善与更新信息化手段。按照软件具体应用情况、客服见解和反馈等完善信息软件,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从而保证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结语

通过上文分析得知,在开发软件时,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开发软件的效率提升,而且,在信息化基础上管理软件开发项目,能够提升软件质量,有效监督和管理软件生命周期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保障软件开发及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对此,在今后开发软件时,应该同信息化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不断优化管控措施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樊亮,阚青.基于信息化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18,16(11):96-99.

[2]陈江涛.对基于信息化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分析[J].软件开发,2017(05):546-547.

[3]郭泽仁.影响软件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及管理对策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7(20):83-85.

[4]杨喆.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分析及对策[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09):38.

[5]王汉龙.信息化应用项目范围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