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偏瘫病人康复的关节活动及肌力训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如何做好偏瘫病人康复的关节活动及肌力训练

陈姗姗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四川甘孜626000)

偏瘫在临床治疗中,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偏瘫也称之为半身不遂,通常情况下是指病人一侧下肢、上肢、面肌、舌肌下部出现运动障碍性疾病,常由脑血栓和脑出血引起。病人在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外,还应做好康复训教以及肌力训练,具体训练情况如下。

1.什么是偏瘫

在临床治疗中,偏瘫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也称之为半身不遂,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例如脑血栓,也称作为急性脑血栓后遗症。因偏瘫主要是由于各类脑血管疾病所导致上、下肢肌力减退,所以偏瘫后常规是对上、下肢肢体的肌力进行分级。在临床中,肢体的肌力一般分为0-5级。5级为正常肌力,即四肢的力量完全正常。4级肌力是指肢体能够部分地抵抗阻力,但不能完全抵抗阻力,比5级要差。3级是指能抵抗重力,即在重力的作用下,肢体能够抬举,但不能抵抗阻力,给予轻度的阻力肢体会下落。2级肌力是肢体只能平移,并不能抵抗重力,即肢体不能抬离床面。1级肌力是只有肌肉收缩,而无肢体移动。0级肌力是没有肌肉收缩,就是完全性的瘫痪。

2.偏瘫后的康复

2.1肢体功能位的保持:对已发生挛缩的关节和可能发生的关节挛缩,早期就应用夹板置该关节于功能位。

2.1.1肩关节、肱骨:

功能位:外展45°~55°,外旋15°,前屈30°,肘关节屈90°,肘与前胸平齐,前臂稍旋前。

固定范围:包括胸、肩、上臂、肘及前臂。

2.1.2肘关节、尺桡骨:

功能位:一侧屈90°。如双侧固定时,一侧屈110°,一侧屈70°,前臂中立位。

固定范围:从腋部到手掌远侧横纹处。

2.1.3腕关节、手部:

功能位:腕背曲20°~30°,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

固定范围:从肘到手掌远侧横纹。

2.1.4手指关节、指骨:

功能位:掌指关节屈60°,指间关节屈30°~45°。

固定范围:前臂至指。

2.1.5髋关节、股骨:

功能位:一侧者屈15°~20°,外展10°~15°,旋转中立位;两侧者,一侧全伸,另一侧稍屈。

固定范围:自乳头至足趾,下达膝上部。

2.1.6膝关节、胫腓骨:

功能位:屈膝100~150。

固定范围:大腿根至足趾。

2.1.7踝关节、跟骨:

功能位:中立位,无内外翻。

固定范围:小腿到足趾。

2.2被动运动:病人肢体在完全放松的体位下进行。一般采用仰卧位,先做大关节再做小关节,动作要柔和缓慢,逐步加大幅度,至最大范围。着重进行与关节挛缩倾向相反的动作,以充分牵伸关节、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每日至少进行2~3次。

2.2.1肩关节:治疗师握住病人前臂,固定后进行肩关节屈伸(前方上举)。

(1)伸肘位进行前方上举。也可举过头顶后屈肘位进行。

(2)侧方上举(外展)。治疗师握住病人前臂进行伸肘位外展。

(3)水平面上内收外展。治疗师左手握病人患病侧前臂,右手握病人上臂,固定,牵拉肩部,进行水平面上的内收和外展。

(4)治疗师左手握住病人病侧腕关节处,右手握上臂进行上臂外展80°,前臂直立位进行内外旋。

(5)肩后伸。整个上肢向后伸,但避免肩部离床。

2.2.2肘关节:治疗师左手握病人患侧前臂,右手握上臂,使上肢靠胸膛,固定上臂进行屈伸。

2.2.3前臂:

(1)内旋:治疗师右手握住病人患侧腕关节处,左手握住病人的四指(除拇指外)屈肘90°位,进行前臂的旋前、旋后。

(2)外旋:屈肘90°位进行前臂旋转。

2.2.4腕关节:固定前臂进行腕关节屈、伸、桡侧偏和尺侧偏。

2.2.5拇指:治疗师握住病人四指,固定后进行屈伸,同时进行内收外展和对掌运动。拇指旋转运动时,同样固定四指后进行旋转运动。

2.2.6手指:作屈曲,伸展。患病侧指屈曲时由治疗师进行握拳运动。指伸展时指腹全面接触治疗师的手掌部,以防过伸。

2.2.7髋关节和膝关节:

(1)髋膝屈伸。治疗师面对病人,一手托膝后,另一手托足跟,进行髋膝屈曲。(2)俯卧位进行髋后伸。治疗师抬起整个大腿后伸,但防止骨盆上举。

(3)髋屈曲位伸膝,然后伸髋。下肢伸展位进行髋内旋,髋外旋。下肢伸展位进行内收、外展,然后髋关节外展、髋关节内收。

2.2.8踝关节:

(1)背伸:治疗师握病人足跟牵拉跟腱,同时利用治疗师的前臂屈侧推压足底。

(2)跖屈:下压足背的同时,向上推足跟。

2.3注意事项

2.3.1被动运动注意事项:

1、在肢体无疼痛的情况下进行,不可勉强。

2、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运动。

3、根据病变及损伤程度,在做被动运动时应缓慢进行。

4、肌腱缝合及骨折手术后,要在充分固定和保护下进行。

5、不要频繁翻动体位,能在同一体位进行运动的尽量集中进行。

2.3.2施行伸展法的注意事项:

1、施行伸展法应事先进行温热或寒冷疗法,以减轻疼痛。

2、训练时不可急躁和使用暴力,应缓慢、分次进行。

3、根据不同情况,采有患者舒适的松弛体位或抑制反射的体位,消除患者精神紧张。

4、慎重考虑固定支持点和受力点,避免再骨折、出血和其他副损伤。可利用治疗师的身体支持和制动,防止出现过伸情况。

5、训练后应注意局部和全身的反应,特别是防止出现局部的疼痛和肿胀以及发烧。如发生肿胀和发烧应在几小时内控制,不允许拖延到第二日。

2.4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可以预防病人出现异常步态的情况,同时可以帮助病人恢复行走状态,这种训练十分的关键和重要。在开展训练中,如果病人肌力为零级,可以对病人实施肌肉电击刺激,同时可以开展机电反馈训练。如果病人肌力为一级,可以对其实施徒手助力运动,是训练位置最大程度的开展等长收缩。如果病人肌力在三级以上,应实时抗阻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