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全血细胞分析中的复检现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解析全血细胞分析中的复检现象

周莉

资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资阳641300

【摘要】【目的】探讨病人检验结果要复检项目,明确全自动血细胞分析复检重要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2月我院病人相关检验结果,分析复检后结果与复检前差异较大的项目。【结果】本院检验科已建立检验结果复检规则,能准确出具全血细胞分析结果。

【关键字】全血细胞分析复检规则,凝集现象,37摄氏度孵育,稀释法

Analysisofre-examinationinwholebloodcellanalysis

ZhouLi

DepartmentofLaboratory,ZiyangPeople'sHospital,SichuanProvince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patienttestresultstore-examinationitems,cleartheimportanceofautomaticbloodcellanalysisre-examination.【Methods】SelectedrelatedtestresultsofpatientsinourpatientsJul.2016toFeb.2017,analysisofre-examinationresultsandre-examinationbeforethedifferencebetweenthelargeritems.【Results】Ourlaboratoryhasestablishedtheinspectionresultsre-examinationrules,canaccuratelyissuetheresultsofwholebloodcellanalysis.

Keywords:wholebloodcellanalysisreviewrule,agglutination,37°Cincubation,dilution,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收集我院部分住院病人2016年7月份至2017年2月份相关检验结果,选取其中复检后结果与复检前差异较大的项目,并结合该住院病人相关检验结果和临床诊断,共27人,80份检验报告。年龄从5岁到90岁。主要复检的项目为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细胞体积,其中选取部分病例复检后结果与复检前差异较大的项目,包括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进行分析。

病例1某某,男,90岁,反复咳嗽、咳痰70余年,心累、气促30余年,复发加重2天。入院初步诊断:1、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2、肺心病(失代偿期);3、2型糖尿病;4、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5、冠心病。

血细胞分析单核细胞比例结果如下:

讨论:病人单核细胞比例大于15%,符合复检规则。(1)推片染色镜检,手工分类。病人大部分细胞为异常细胞,当时考虑为变形中性粒细胞或者是单核细胞,细胞核染色质比较疏松,胞浆嗜中性颗粒不明显,血象高时为左移明显,从细胞核的形态上考虑以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为主也不排除为单核细胞;血象低时右移明显,有毒性变,空泡变性和中毒颗粒较明显。最后病人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确诊为骨髓增值性肿瘤(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全血细胞分析结果中的单核细胞实际上是幼稚中性粒细胞。

复检规则中还包括白细胞计数小于2.5(单位:109/L),需要推片染色镜检。因为往往白血病初发时体征表现不明显,但是在血象中可以见到幼稚细胞。这样可以及时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及早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以确诊。

病例2某某,男,71岁,发现血糖偏高16年余,肾功能异常3余年,咳嗽、咳痰伴呕吐半天。初步诊断:1、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肾性贫血;2、2型糖尿病;3、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4、肺炎。

血细胞分析红细胞相关结果如下:

讨论:稀释法和37摄氏度孵育联合使用出报告。37摄氏度孵育,红细胞计数随着时间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随着时间增长呈下降趋势,平均血血细胞体积MCV随着时间增长呈上升趋势,其他结果变化没有特异性[1]。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技术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是计数值,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为计算值,从该表格中可以发现,血红蛋白是基本恒定的,变化的是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压积,这种原因分析为红细胞的冷凝集现象,温度太低时几个红细胞粘在一团,使红细胞计数值偏低,大多数可以通过37摄氏度孵育后红细胞散开,从而计数出真实的红细胞数目[2]。此病例中用37摄氏度孵育的方法不能解决红细胞的凝集现象,还需要用稀释的方法联用才能计数出红细胞的真实值。

病例3,某某,男,65岁,腹胀、纳差、乏力、肤目黄染1月,加重3天。初步诊断:1、酒精性脂肪肝(脾大、腹腔中量积液);2、重度肝损害;3、电解质紊乱;4、肺部感染;5、慢性胃炎。最后会诊考虑:原发性肝癌。

血细胞分析红细胞相关结果如下:

讨论:此病例同样需要用稀释法和37摄氏度孵育联合使用出报告。直接使用37摄氏度孵育不能解决红细胞的凝集现象。但是稀释法是有人为误差的,血红蛋白的值是有差异的,这是目前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3]。

病例4:某某,男,7岁,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包块10天。初步诊断:1、左侧腹股沟疝,2、右侧腹股沟疝术后。在全麻下行左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可,后患者出现高热,体温高,夜间出现反复呕吐,儿科会诊急性扁桃体炎。

血细胞分析红细胞相关结果如下:

讨论:此病例明显可见,37摄氏度孵育可以部分提高红细胞的数目,但是不能完全解决红细胞的凝集现象,稀释法解决了红细胞的数目问题,但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增加,使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明显降低。稀释法需要解决稀释误差造成的血红蛋白变化,孵育时间延长后红细胞吸水胀大造成的血细胞压积的增加。这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病例5:某某,女,73岁,咳嗽、咳痰1月,以“急性支气管炎”收治,初步诊断:肺部感染。

血细胞分析红细胞相关结果如下:

讨论:从此病例中可见平均血细胞体积MCV明显增加,推片镜检并未见大红细胞,可以更加明显地发现血细胞压积的测量值明显高于实际值造成红细胞的平均体积的计算值增加。

病例6:某某,男,24岁,反复头晕、头痛7天,伴腹泻1-天。初步诊断:1、头晕待诊:脑干梗塞?颅内感染?2、肺部感染;3、急性胃肠炎。

血细胞分析红细胞相关结果如下:

讨论:此病例可见全血不孵育造成全血细胞测量值红细胞计数偏低,血细胞压积偏低。全血法37摄氏度孵育和稀释法不孵育的红细胞计数值是无差异的,稀释法造成血细胞压积增大,最终造成平均血细胞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计算值的不同[4]。

结论:综上所述,全血细胞分析的复检是完全有必要的。严格按照本院的检验结果的复检规则执行,能够更准确地出具全血细胞分析的结果,也更有利于临床医生结合病情作出最好的诊断。

参考文献:

[1]窦心灵,樊玉兰,柴凤霞等.冷凝集现象对血常规多项参数检测结果的干扰及处理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09(04):562-563.

[2]祁森,杨昆鹏,付玥玥等.345例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检查与病因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6,12(01):71-74.

[3]周晓娅.冷凝集现象对血常规多项参数检测结果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分析[J].中国培训,2016,11(18):280.

[4]尚红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