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深度覆盖设计方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1

TD-LTE深度覆盖设计方案探讨

林进策

林进策

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TD-LTE网络深度覆盖能力与用户的高速数据业务体验息息相关,对其深度覆盖设计方案展开探讨十分必要。本文结合楼间对打覆盖模型,提出了楼间对打设计方案,为解决建筑深度覆盖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TD-LTE;深度覆盖;设计方案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而TD-LTE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主流技术之一。由于TD-LTE网络技术的特性和业务的定位,对其深度覆盖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研究TD-LTE深度覆盖设计方案是当前的一个热点。

1.楼间对打覆盖模型

1.1覆盖模型

无线信号由天线端口到达室内的路径损耗主要包括空间传播损耗和建筑物穿透损耗。楼间对打的覆盖模型如图1、图2所示。为了满足对楼宇的整体覆盖,楼间对打天线采用水平面和垂直面均为宽波束的板状或射灯天线。覆盖方式可根据建筑物和天线安装位置灵活的设计为由高向低打或由低向高打。

图1楼间对打垂直覆盖图

图2楼间对打水平覆盖图

通过覆盖模型图可知,已知室外天线的俯仰角度、水平和垂直半功率角、天线与覆盖楼宇的距离可简单的计算出楼间对打天线波束对楼宇的覆盖范围,垂直方向上天线覆盖楼宇高度HB和水平方向覆盖长度L计算如下:

其中:

PL(d):传播路径损耗;

PL(d0):距离天线1m处的路径损耗32.4+20×lgf+20×lg1;

n:衰减因子,与传播环境有关。一般取值在2.0~3.5之间;

d:覆盖边缘距离天线的距离;

FAF:附加衰减因子,指由于楼板、隔板、墙壁等引起的附加损耗。

为了对传播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校准确定衰减因子n及附加衰减因子FAF的取值,选取3个已建设楼间对打的不同场景的小区小高层(11层)、高层(24层)和超高层(33层)共计29户进行入户测试,测试结果如图3、图4所示。

图3传播模型校正结果

(3)根据覆盖目标楼宇的高度和以及天线距离楼宇的垂直距离计算天线的关键参数计算天线安装俯仰角。

(4)根据空间传播损耗和馈线器件损耗Lq以及天线增益G,同时考虑水平和垂直边缘半功率角处的增益降低G',计算满足室内接收电平PR满足覆盖要求(大于-110dBm)的RRU所需功率P。

(7)

(8)

2.2楼间对打方案制定案例

荣祥花园小区室内弱覆盖,拟采用E频段楼间对打的方式解决小区内深度覆盖不足。通过现场勘察可知,本小区为12层小区居民楼,建筑物高度HB=36m,宽度L=30m,楼间距D=40m,楼顶可实施安转对打天线Hm=36m。

由现场勘察信息可知,本小区对打方式采用由高向低打的方式。为保障对楼宇整体覆盖,计算如下:

3.结语

综上所述,TD-LTE网络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领域具有巨大的优势,是当前无线网络部署和建设的一个热点。而TD-LTE的深度覆盖与无线网络的使用性能和体验直接挂钩,本文提出了一种楼间对打设计方案,对解决TD-LTE网络的深度覆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伟杰.TD-LTE深度覆盖解决方案[J].中国新通信,2016,18(14):52-53.

[2]谢俊涛,罗新军.居民小区TD-LTE深度覆盖解决方案[J].电信快报,2016(03):30-33.

[3]赵明峰,汪洋,张皓彦.TD-LTE高价值区域深度覆盖解决方案探讨[J].移动通信,2016,40(01):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