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胆管引流术后防脱管护理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经鼻胆管引流术后防脱管护理的探讨

任燕敏杨玉美

任燕敏杨玉美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鼻胆管引流术后管道固定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鼻胆管引流患者93例,按住院日期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43例)两组,两组患者在对高危评估不到位、约束不当、痴呆及宣教到位情况等方面,无差异性。实验组患者实施术后管道固定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引流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通过进行管道固定护理,提高了引流效果,脱管现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上也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鼻胆管引流患者的术后管道固定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因鼻胆管的刺激对患者鼻咽部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防止引流管的阻塞与导管的脱出,降低鼻胆管引流患者的拔管率。

【关键词】鼻胆管引流;管道固定;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280-03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创内科得到了迅速发展,内镜技术逐渐由原来的单纯诊断发展为诊断与治疗结合的新阶段[1]。鼻胆管引流术是指在十二指肠镜的直视作用下进行胆管置管,并经过鼻胆管引流至患者体外的一种减压技术,此类技术主要用来对患者的胆管梗阻性质与部位进行引流、诊断与减黄等。由于引流管管道质地较硬,置管时间较长,而患者不得进饮进食,在下管的刺激下,经常使患者的口腔鼻咽部位产生不适[2]。本文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鼻胆管引流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于2010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鼻胆管引流患者93例,男性53例,女性40例,年龄在31~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3.5)岁;鼻胆管留置时间为3~15d,平均留置时间为(7±1.5)d。93例患者中,胆管狭窄32例,胆总管结石45例,化脓性胆管炎9例,胆瘘4例,胆源性胰腺炎3例。93例鼻胆管引流患者中,出现术后并发症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75%,其中胆道感染1例,急性胰腺炎5例,消化道出血3例,鼻胆管堵塞1例。10例患者在有效治疗与配合护理下,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

1.2操作方法

对93例患者常规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患者的病变部位与性质进行全面了解,如果患者为结石、肿瘤或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所引发的胆道梗阻,在对其进行造影剂的注入之前,要首先将部分胆汁抽出,并将等量的造影剂注入,以此来预防胆道内压升高而导致的败血症加重现象。对鼻胆管引流术的引流部位与必要性进行确定后,将鼻胆管置于狭窄部位上方,若鼻胆管通过患者狭窄部位时存在困难,则可用扩张探条沿导丝进行逐级扩张,以此达到对患者鼻胆管的顺利插入。然后将导丝保留,并沿其插入鼻胆管,送至理想的引流部位。最后,保持鼻胆管的位置不变,将内镜退出,从患者的鼻孔将鼻胆管引出,并对其进行妥善固定。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管道固定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3.1一般护理

1.3.1.1体位护理对于鼻胆管引流患者而言,术后需要卧位休息36h左右,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活动肢体。术后部分患者因惧怕出现脱管现象而不敢翻身,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协助患者更换舒适体位,在术后3d,可使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半卧体位。

1.3.1.2排痰护理术后患者通常因惧怕脱管而不敢咳嗽,这样就会使其呼吸道内聚集大量分泌物。此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耐心解释,使其逐渐适应鼻胆管的置入,并指导其在拍痰时用手将鼻胆管固定,照常进行排痰。

1.3.1.3心理护理由于鼻胆管的置入为患者带来许多不便,同时受管道刺激,患者舒适的改变,引起了患者的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要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以温和的态度对患者进行劝导,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同时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的安静与整洁,调节室内温度与湿度,保持床垫的干燥与被褥的柔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1.3.2鼻胆管护理

1.3.2.1鼻胆管的选择鼻胆管有进口与国产两种类型,一般情况下,临床常规选择国产鼻胆管。但是国产鼻胆管的管道质地较硬,且管径粗,对患者咽喉部位的刺激会进一步加重。与国产鼻胆管相比,进口的鼻胆管质地较软,表面光滑,对患者咽喉部位的刺激较轻。

1.3.2.2管道的固定(1)对于鼻胆管引流患者而言,若对鼻胆管没有进行妥善固定,在患者进行体位变换或下床活动时,就会使鼻胆管对患者咽喉部位的刺激加重,导致患者产生恶心、呕吐等现象。在对鼻胆管进行固定时,要对患者进行耐心解释,同时将鼻胆管固定在患者的面颊部以及鼻翼两侧,具体做法为:首先用胶带将鼻胆管固定于患者鼻翼左侧,将处于患者体外的鼻胆管固定在左侧脸颊距鼻孔20cm处,然后将其由下往上按照顺时针方向,在患者的耳根部位缠绕一周,于患者脸颊部交叉并向下放置,并用胶带将其固定在患者的耳垂部位[3]。(2)在对鼻胆管固定的过程中,要将处于患者体外的鼻胆管长度记录下来,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切勿对鼻胆管进行拉扯。注意不得对引流管进行拉扯或折叠,并告知患者在更换体位或下床活动时不得使鼻胆管产生折叠或拉扯。鼻胆管与负压引流袋的连接处要用无菌胶带包裹,以免出现逆行感染。若鼻胆管出现松动现象,要及时更换固定胶带,处于患者体外的鼻胆管长度要及时记录与观察,并作为床边交接班的一项重要内容[4]。

1.3.2.3鼻胆管引流在对鼻胆管引流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若发现鼻胆管出现少许脱出现象时,不可将其强行向患者鼻孔内推送,而应该将鼻胆管固定好,对其引流状况进行观察,若未出现胆汁流出现象,则应及时向医生反映。另外,要对鼻胆管内引流液的颜色、流量以及性状进行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一般情况下,正常胆汁的颜色为深褐色或者金黄色,而对于长期胆道梗阻的患者而言,其胆汁颜色为深黄色,在其梗阻缓解后,颜色变为淡黄色[5]。

1.3.2.4鼻胆管的冲洗对患者鼻胆管的冲洗不可仅凭鼻胆管流量进行判定,而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例如,对于胆管泥沙样的结石患者而言,建议术后进行常规冲洗。进行冲洗时,要坚持无菌操作原则,冲洗之前要进行回抽,而对于梗阻患者来说,冲洗液要分次冲入并进行抽吸,避免增加胆管内压力。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6.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引流效果上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通过进行管道固定护理,提高了引流效果,脱管现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在引流效果上的比较

3.讨论

鼻胆管引流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内镜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等优点,随着此种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各类并发症的相继出现,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对鼻胆管引流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对鼻胆管的管道固定护理一直是困扰护理人员的一大难题[6]。本次研究通过对管道固定方法的改进,有效地减少了因鼻胆管的刺激对患者鼻咽部带来的不良反应,防止了引流管的阻塞与管道的脱出现象,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在对患者行鼻胆管引流术后,管道的固定是保证患者胆汁进行有效引流的前提,由于患者鼻翼两侧的油性分泌物与汗液较多,固定引流管的胶带与患者皮肤不易黏贴,而患者在洗脸或者更换体位时,容易将胶带打湿或松动,使得胶带逐渐失去黏性。另外,由于管腔比较细,在患者更换体位或者下床活动时,鼻胆管容易被拉出,这些因素为鼻胆管的固定带来较大的困难。而本次研究针对鼻胆管易脱落的现象,给出了详细的固定方法,即在患者油性分泌物与汗液较少的面颊与耳垂部位固定鼻胆管,并运用在耳根部位进行打圈的方法对外力作用进行缓冲,同时对处于患者体外的鼻胆管长度进行记录以观察鼻胆管有无脱出现象。这样做不仅能够因鼻胆管与患者皮肤的紧密粘贴减少管道的脱落现象,而且对患者的面部清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参考文献】

[1]李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后患者的舒适护理体会[J].微创医学,2010,03(31):309-310.

[2]雷宇.留置鼻胆管患者的舒适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7):2726-2727.

[3]夏海萍,赵丽花,卢玲.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1,15(11):81-82.

[4]魏丽.内镜下留置鼻胆管引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06(11):18-19.

[5]衷美兰,邓淑红.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患者口鼻咽部舒适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07(17):29-31.

[6]李春华.舒适护理在鼻胆管引流术后的应用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9,18(09):2802-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