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陈冬南

(江西省高安市上湖乡中心小学,江西宜春3308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效果。现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相对复杂、逻辑性强等特点,但是有一些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应用课堂作业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当天数学知识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我国小学数学教师针对优化课堂作业模式,提高练习效率做出了非常的贡献。本文从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课堂作业出发,对情景模式作业和实践模式作业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课堂练习效率

引言: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课堂作业这一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练习对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同时形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的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之下,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练习模式的改革,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只是要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到如何才能够帮助学生逐渐的形成数学的解题思维。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当中,加强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数学老师应该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将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作业模式进行转型,通过运用不同的题型,逐渐的让学生养成阅读能力,并且在审题的过程当中能够抓住题目当中的重点内容,通过不同的题型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渐渐的形成独立的审题思维以及解题能力。从而培养出学生的数学思维。

比如说,在进行分母加减法的课堂作业的练习过程当中,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创建同分母的加减法,让分母不小于十,计算结果为三分之一。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通过独立的思考,列举出两个六分之一相加为六分之二,即三分之一;九分之一与九分之二相加就是九分之三,即三分之一等。然后老师不仅需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分母不大于十的所有结果等于三分之一的等式列举出来,在举例六分之二和九分之三的式子,这样一来,就因引出了逆向倒推计算方法。这种提问进行课堂练习的方法,通过转变题型,不仅列举出同分母的题让学生能够计算,同时能够从另外的角度引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思维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2.丰富课堂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1情景作业模式

曾经有文学家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美国的教育学家也曾经说过,兴趣是对学生学习最好的刺激,我国的小学课堂作业主要是通过书面的方式进行的,这样的方式方法没有办法当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于数学奥秘的知识也没有办法进行掌握和熟悉,对于数学的逻辑这些方面都没有办法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贯彻,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从而产生讨厌学习的心理。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的情况之下,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这一特点,逐步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其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

比如说,在对折线统计图进行练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破解一个案例学生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教师这是将跳绳前后心跳的状况同时间的对比图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会立刻清楚本堂课的内容以及联系目标,从而积极对图标进行观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老师通过这些教学技巧的情景模式的作业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的促使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并且能够对图标进行细致的观察,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进而让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维能够得到明确的提升。

2.2实践作业模式

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当中,在对小学数学的课堂作业中,教师通常都是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内容,让学生通过书面的方式进行作答,在解答的过程当中就是对教师的解题思维进行模仿,甚至是抄袭,完全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记忆对作业进行解答,这样的解题方法完全不能够对学生的解题思维进行提升,长期以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厌学的心理。并且这样的方式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题目深化一些的时候,或者在题型发生变化的时候,学生就不会套用之前老师授予的方法,就没有自己独立的解题思维。所以在实践的作业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应该通过严谨的课堂设计增强作业的实践性,通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而实践联系的内容还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互关联,这样不只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符合小学生的逻辑思维。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特性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出现的三角形图片进行细致的描述,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中的资源找出三角形。同时还能够激励学生自己动手,运用身边的绳子,纸张等制作三角形。在这些过程当中,学生就会受到很大的启发,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加深,思维得到开发,同时在合作的情况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让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得到有效的培养,从长远的角度来讲,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三角形,在教师将三角形相关的特性进行介绍之后,学生能够对其更深刻的掌握。在整个过程当中都能够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提高自信心。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课堂作业是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新时期,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地转变传统的课堂作业模式,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条件下,运用情景作业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对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运用实践作业模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对知识进行具体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燕芬.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小学教学研究,2017(11):35-37.

[2]林心.优化“课堂作业”,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4):65.

[3]孙峰.优化课堂作业,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J].内蒙古教育,2016(11):80.

[4]傅佳俊.优化“课堂作业”,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07):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