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动脉置管的护理及其重要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危重患者动脉置管的护理及其重要意义

马活莉

马活莉(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广东中山528429)

【摘要】通过对63例危重患者动脉置管的护理回顾,总结动脉置管的规范化护理体会,探讨动脉置管及其规范化护理在危重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动脉置管危重患者护理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8-0058-02

近年来动脉置管作为一项护理技术,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和监护工作中,对于需要严密监测血气分析变化和有创持续血压监测的患者尤为重要。经过临床实践和效果观察,动脉置管既可以避免因反复穿刺造成对患者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方便了危重患者的紧急抢救,又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穿刺任务和因穿刺困难带来的工作压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我科2010年5月~2011年8月对63例危重患者采取以桡动脉为主行动脉置管,动态监测血压及采血,效果满意,且无一例发生感染或其它并发症,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1年8月我科共有63例危重患者应用此技术,其中男47例,女16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15岁;置管时间最长7天,最短22小时,一般3~5天。

1.1置管过程

1.1.1材料准备消毒物品、无菌手套、动脉留置针、3M敷贴、测压装置(包括压力换能器、三通开关、延长管、加压带、生理盐水500mL加肝素2500U等),多功能心电监护仪。

1.1.2穿刺部位的选择首选桡动脉,因为桡动脉位置表浅,相对固定,穿刺容易成功,也便于固定和观察,其次是足背动脉、股动脉、肱动脉等。

1.1.3Allen’S试验操作前常规进行Allen’S试验[1]。将患者前臂抬高,术者双手拇指分别触摸桡、尺动脉搏动后,嘱患者做3次握拳和放松动作,接着压迫阻断桡、尺动脉血流至手部发白,然后解除压迫,观察手部转红时间,正常5~7S。0~7S表示血液循环良好,8~15S为可疑,>15S系供血不足,若>7S判断为Allen’S试验阳性,不宜选用桡动脉作穿刺[2]。或可用脉氧饱和度替代Allen’S试验进行检查[3]。

1.1.4置管方法(以桡动脉为例)常规选左手,固定手和前臂,腕下放垫子,使手背曲。术者左手中指触及桡动脉搏动,食指在其远端牵拉,穿刺点在搏动最明显处的远端0.5cm左右。常规消毒皮肤,用0.2%普鲁卡因作皮丘。套管针与皮肤呈30°角,对准中指摸到的桡动脉搏动的方向进针,当针尖接近动脉表面时刺入动脉,直到针尾有血溢出为止。抽出针芯,顺势推进套管,血外流通畅表示穿刺成功,通过延长管与三通、压力换能器及电子测压系统相连。用贴膜固定,以防滑脱。取出腕下垫子,用肝素盐水冲洗一次即可测压。

1.2测压方法将压力换能器一端与抽好肝素盐水的注射器相连,另一端与延长管相连,排气后与三通相接。最后将换能器与传感器吻合旋紧接于监护仪上。将有创监护仪调试归零点,定标即可测压。先调节三通接头换能器与大气相通,当监测仪上的数字显示为“0”时再旋转三通,使之与大气隔绝,与患者测压管相通,即可测出患者动脉血压。测压时压力换能器与腋中线和右心房应在同一水平,注意在导管系统中不能有空气进入以免影响压力和形成空气栓塞。

1.3抽血方法抽血时将三通开关调至患者与肝素盐水相通,回抽血液至T形管与三通开关连接处,然后消毒T形管直管上的肝素帽,用注射器抽取所需血量,再用肝素盐水脉冲式轻柔地冲洗管道,至管道内无回血后将三通开关调至患者与传感器相通。

2护理

2.1保持管道通畅,连接正确

注意各管道连接正确、衔接紧密,防止漏液。封管要严密,避免回血。若有回血应及时用等渗生理盐水或5~12.5U/ml肝素盐水稀释液2~3ml注入导管,每1~2h冲管1次。每次冲管前均应先回抽,检查是否通畅、有无血块,如回抽受阻切不可用力推,应调整位置后将血块抽出,再推注盐水,否则易将小血块推入血管,形成血栓。操作过程中严防气泡进入动脉内。写明标识,做好交班,切不可经动脉输液。

2.2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引起感染,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从三通处抽血标本时应以5%碘伏消毒接头后方可抽血标本。保持留置管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注意有无红肿、渗液、出血等情况,若出现周围皮肤潮红或有脓性渗出时,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若患者有不明原因的寒战、发热时,应及时从导管内抽血进行血培养检查。为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我科采用一次性无菌贴膜,其能与皮肤紧密相贴保持置管口无菌,便于观察穿刺口情况。24h应更换贴膜1次,若贴膜不粘或污染时应随时更换。

2.3妥善固定,避免移动

穿刺成功后,将针柄及延长管固定于皮肤上,插管侧肢体用夹板固定、制动。以桡动脉为例说明固定方法如下:用宽绷带将小夹板固定于手腕部关节处,再用绑手带经手掌下从夹板中间穿过固定于床旁,松紧度以不影响患者血循环为宜。经常观察导管有无脱出并做好交班。

2.4留置时间及拔针技巧

一般留置3~5天为宜,最长不超过7天,留置时间越长,感染机率越高;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气正常,不需要常规检测循环功能,抽取血标本后,可拔除动脉置管。拔管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先抽出回血1ml,观察留置管通畅后,推注肝素盐水1~2ml,彻底消毒后,先用创可贴紧贴于针眼处,然后将消毒好的小橡皮塞(或无菌硬纸球)按压于穿刺点上方,快速拔出留置针,以长20cm,宽1cm的长胶布固定,加压15~30min。

2.5血压监测护理

桡动脉置管血压监测能连续监测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的变化.伴有收缩相、舒张相波变化。压力换能器位于腋中线和右心房水平的位置,过高,过低均可造成压力误差。导管堵塞、受压、扭曲、震动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监测结果。导管连接处尽可能减少,并使用统一型号,减少误差。当压力曲线高低不均时,提示每搏输出量不等.压力波形低平,提示可能有堵塞、不畅,应及时处理.对监测结果有怀疑者,应重新归零、定标,检查各环节,再次监测,最好每4h对系统进行校零[4]。

3讨论

动脉置管在危重患者的治疗中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点:1、利于有创动脉血压的连续监测。动脉穿刺置管后,经换能器连接心电监护仪,可连续监测动脉血压,以便进行循环功能监测,判断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为重症患者及大手术患者的抢救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资料。2、有利于快速抽取动脉血标本。重症患者循环功能较弱,血管充盈度差,抽取血标本难度大。尤其是使用呼吸机期间的血气分析检测,要求快速及时。留置动脉测压管后可以直接从三通处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避免因反复抽取动脉血而损伤血管,以及穿刺不成功而耽搁检查时间。3、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动脉留置针管腔为软针,且穿刺点与血管壁紧密衔接,不易使液体外渗,对血管壁刺激性小,易于留置。从而避免经常穿刺或患者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又能减轻监护室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动脉置管安全有效,本组患者经我科护士细致规范的护理,无一例发生感染或其它并发症。

总之,动脉置管方便患者心肺功能的连续监测,减少反复血管穿刺损伤患者血管,能够为抢救和治疗提供及时准确的临床资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因治疗需要而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从而有利于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丽荣,杨起.有刨血压建立的观察及护理[J].医学文选,2005,10(24):5-6.

[2]王一山.重点监护临床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125.

[3]尹明,宋青,周飞虎,等.脉氧饱和度替代Allen’s试验在重症患者桡动脉穿刺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世界急危重病杂志[J],2007,9:2021-2023.

[4]董美媛.心内直视术后有创血压监测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9,14(6):34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