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影响

艾芬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712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院所收治焦虑症病患110例作为本次临床观察基本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55例病患。仅观察组接受心理的护理干预服务,常规组则为常规护理服务。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病患睡眠质量指标评分、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指标评分等,均略占据一定临床应用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的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接受焦虑症临床治疗的病患,实施心理的护理干预服务,能改善病患睡眠质量,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及满意度,促进病患早日疾病转归。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焦虑症;睡眠质量;影响

为了分析焦虑症病患来说,心理的护理干预服务对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实际应用价值,本次临床观察研究主要选取于2017年6月-2018年7月本院所收治焦虑症病患110例作为本次临床观察基本研究对象,针对一些病患实施心理的护理干预服务,以下为本次临床观察研究的结果。

1.一般基线资料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临床观察研究主要选取于2017年6月-2018年7月本院所收治焦虑症病患110例作为本次临床观察基本研究对象:观察组男病患为28例,女病患为27例,年龄区间为:47-77岁,平均的年龄即为:(69.09±3.98)岁;常规组中,男性病患30例,女病患25例。年龄区间为:49-80岁,平均年龄:(71.29±4.05)岁;病患与家属已知情并同意本次试验,均签署知情的同意书。两组病患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基本意义,具有着一定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给予常规组病患以常规护理服务,如基础用药护理、生活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行为监护等;在此基础之上,给予观察组病患以心理的护理干预服务,以下为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1)定制专属护理方案:组建焦虑症病患护理小组,结合病患基础病理资料、家庭成员、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严格遵照临床护理服务操作标准及要求,为焦虑症病患定制专属心理干预护理方案。同时,依据病患每一时期焦虑症及睡眠情况,优化与完善该专护方案;(2)加强心理辅导:与病患建立信任关系,经常与病患谈心交流,了解病患对于护理服务的真实需求;结合病患焦虑症及睡眠质量变化情况,做好心理辅导及疏通工作,让病患正视失眠问题,避免强制睡眠引起不适感的情况出现,让病患可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放松心情看待睡眠问题,积极主动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以能够有效改善病患睡眠质量;(3)采用心理支持护理干预法:护士需耐心倾听病患的各种心理诉求,富有亲和力的解答病患所有疑惑,帮助病患消除一切对于临床治疗及睡眠质量会产生不利影响的心理、情绪等变化,可多给予病患一定支持与鼓励,让病患能够敞开心扉,彻底宣泄出自己内心想法及情感,提高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促进睡眠质量的有效改善;(4)环境疗法:为病患营造充分舒适感的治疗环境,病房内温湿度均需调节至病患最舒适的状态之中,室内可摆放病患的所喜爱的小盆栽,但不可过多,只起到环境氛围调节作用即可;结合病患的兴趣爱好及情绪变化情况,适当播放一些舒缓、放松的音乐,以将病患引入到最为放松的心境,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提升;(5)生活干预:日常可结合病患焦虑症状及睡眠情况,为病患布置一些手工任务,不仅可以调节病患的焦虑情绪及心理,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生活情趣,让病患可以在最为舒适、放松的环境中提升睡眠质量。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病患的睡眠质量指标评分情况。

(2)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情况。

(3)对比两组病患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指标评分情况。

1.4统计法

本实验借助于专业的统计学spss20.0该系统软件,以x2该检验计算法来进行资料计数,使用以t值该检验计算法来计量资料。若P<0.05,则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的差异性。

2.研究结果

2.1两组病患的睡眠质量指标评分情况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的对比,可得出常规组病患睡眠质量指标评分结果为:睡眠障碍指标评分(0.83±0.32)、入睡时间指标评分(0.95±0.62)、睡眠时间指标评分(0.97±0.72)、睡眠效率指标评分(1.09±0.36)、睡眠质量指标总评分为(7.77±2.43);观察组病患睡眠质量指标评分结果为:睡眠障碍指标评分(0.95±0.22)、入睡时间指标评分(0.77±0.23)、睡眠时间指标评分(0.79±0.23)、睡眠效率指标评分(0.99±0.27)、睡眠质量指标总评分为(5.38±1.21)。以上对比数据足可表明,相比较于常规组,观察组睡眠质量指标总评分,略占一定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的差异性,t=,P<0.05。

2.2两组病患的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情况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的对比,可以得出常规组沟通水平评分为(3.65±0.35)、操作水平评分为(3.77±0.25)、服务态度评分为(3.50±0.36);观察组沟通水平评分为(5.74±0.62)、操作水平评分为(5.60±0.36)、服务态度评分为(5.22±0.59)。以上对比数据足可表明,相比较于常规组,观察组沟通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态度等所有评分均略占一定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的差异性,t=5.283,P<0.05。

2.3两组病患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指标评分情况

经过临床观察发现,常规组病患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实际评分为:不满意12(21.82),基本满意19(34.54),满意24(43.64),总满意比例为78.18%;观察组病患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实际评分为:不满意1(1.82),基本满意24(43.64),满意30(54.54),总满意比例为98.18%。从两组病患临床数据所做出的对比分析结果中即可得出,相比较于常规组病患,观察组病患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实际评分情况相对占据一定优势,组间的对比分析数据存在着一定统计学差异性,x2=1.642,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焦虑症为常见病,临床特点以焦虑情绪的体验为主[1]-[2]。焦虑症发病因素,通常与不良事件刺激、自我个性及家族遗传等各方面因素相关,病害常伴有坐立不安、尿频、紧张等症状[3]-[4]。目前,在临床上,针对于焦虑症主要是以药物及心理治疗为主。经过本次临床观察研究发现,相比较常规护理服务,心理的护理干预服务,在睡眠质量指标评分、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指标评分等,均略占据一定临床应用优势。心理的护理干预服务,它是以临床护理工作标准及要求为基准,以病患基础病情及睡眠情况,配合药物及心理治疗所开展的一种护理干预活动或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病患睡眠质量及焦虑症状,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意义及价值。

参考文献

[1]武春建,殷松,WUChunjian,等.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0(05):355-357.

[2]邬迎鸽.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8(04):259-260.

[3]黎严.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7,26(10):00053-00053.

[4]阿吉古力·阿不都克力木.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01(33):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