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饲饮食病人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管饲饮食病人的护理

王毅菲

王毅菲(黑龙江省民政慈善医院150000)

【摘要】目的讨论管饲饮食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外科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结论每日刷牙或口腔护理两次,特别是经鼻饲管营养的病人每天清洁润滑鼻腔,防止鼻黏膜长期受压、分泌物结痂。减少鼻饲管对咽部长期摩擦和刺激所导致的咽、喉部的炎症、糜烂、溃疡,甚至出血。病人不能进食水,容易感到口干、口渴,应做好口腔护理。

【关键词】管饲饮食护理

1鼻胃管,胃、空肠造瘘管的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尤其是需要长期经胃、空肠造瘘口管饲的病人对之有很大的心理反应,因此,应先评估病人对管饲的接受程度、对管饲后相关功能的了解程度以及对自我形象改变的接受程度;向病人解释管饲的作用及必要性,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接受现实,配合治疗。加强与其支持系统如亲戚、朋友的联系,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多给病人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理上的支持。

(2)日常生活护理

1)加强鼻腔、口腔护理:每日刷牙或口腔护理两次,特别是经鼻饲管营养的病人每天清洁润滑鼻腔,防止鼻黏膜长期受压、分泌物结痂。减少鼻饲管对咽部长期摩擦和刺激所导致的咽、喉部的炎症、糜烂、溃疡,甚至出血。病人不能进食水,容易感到口干、口渴,应做好口腔护理。咽干、咽痛者,可用凉开水漱口;又因鼻饲管刺激鼻咽部,使病人不敢咳嗽、排痰,可鼓励病人每日做深呼吸4次,护士和家属为其叩背,预防肺部并发症。护士可视患者及其家属的接受能力教授相关操作。

2)管饲期间严格禁食、禁水;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痰液,防止胃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经鼻饲管营养的病人保证每日雾化吸入两次,可预防肺部感染。

3)可酌情沐浴,擦洗胃、空肠造瘘口周围皮肤:沐浴、擦洗、更衣时保护好管路,防止脱出。

4)休息与活动:合理休息与适当活动。注意自我保护,防止外伤。

(3)术后造瘘管要妥善固定,避免因病人床上活动时造瘘管牵拉周围皮肤引起的疼痛和造瘘管的脱出。

(4)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合理配制高热量流食或要素饮食,如肝硬化病人给予低蛋白饮食,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营养液应现用现配,避免因时间过长而变质。开始滴注营养液时宜低浓度、小剂量,以后逐渐增加,避免肠道不适应而出现腹泻。若有腹泻可经造瘘口注入止泻药物,对症处理。灌注管饲液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滴入食物用过滤器过滤,避免渣滓阻塞管道,滴入速度不宜过快,匀速滴入,并保持适当温度(38~41℃),以防止肠道反应。

(5)保持鼻饲管通畅,防止内容物阻塞。每天应以温开水冲洗鼻饲管,每次约30~50ml。观察吸出物的色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一般胃液多呈清亮或淡黄色,如出现咖啡色或其他颜色,应及时与医生联系。灌注前后用少量温开水冲洗,灌食前可确定管道是否通畅,灌食后则可清除附着在管壁上的食物,防止食物残渣堵塞管腔,并防止细菌繁殖而引起胃、肠道感染。必须经口服药时,如片剂要研碎调水后注入,注入后夹管30分钟,以免将药物吸出,影响疗效。

(6)准确记录灌入的食物种类、量及时间,每日计算摄入的总热量,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保证机体代谢所需热量。

(7)灌注前可以先让病人闻或咀嚼少量食物,以刺激唾液及胃液的分泌,并有助于口腔卫生。咀嚼过的食物需请病人将其吐出。

(8)每日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状况,并清洁造瘘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若出现皮肤红肿、破损、疼痛等胃肠液浸渍现象,除清洁皮肤以外,还需在造瘘口周围涂氧化锌软膏或凡士林,并可以使用皮肤保护膜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

(9)滴注瓶及配制器材应每天消毒,防止胃肠道的感染。

(10)严重代谢应激、高度麻痹性肠梗阻或腹泻急性期病人,应慎用管饲及空肠造口肠内营养(EN)支持。空肠造口行EN支持的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人,在施行空肠造口输注EN之前,应先给予一段时间的静脉营养,以改善肠道功能和细胞代谢。

(11)更换留置鼻饲管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畅通,告诉病人插管时的注意点和配合事项,以取得合作;然后于管头端涂以润滑油,由鼻孔徐徐插入,至咽喉部时让病人做吞咽动作,使鼻饲管能顺利通过。鼻饲管约2~4周更换1次,拔管最好是在当日最后1次鼻饲后2~4小时,重新置管为次日第1次鼻饲之前1~2小时。

2要素饮食的护理方法

(1)供给患者适宜浓度和剂量的要素,一般有3种投给方法:

1)分次注入:将配制好的要素饮食或现成制品用注射器通过鼻胃管注入胃内,每日4~6次,每次250~400ml。主要用于非危重病人,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行胃内喂养者。优点是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缺点是较易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2)间歇滴注:将配制好的要素饮食或现成制品注入有盖吊瓶内,经输注管缓慢注入,每日4~6次,每次400~500ml,每次输注持续时间约30~60分钟,多数患者可耐受。

3)连续滴注:装置与间歇滴注同,在12~24小时内持续滴入,或用输液泵保持恒定滴速,多用于经空肠喂养的病人。

(2)注意事项

1)配制要素饮食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所有配制用具均需消毒灭菌后使用。

2)每一种要素饮食的具体营养成分、浓度、用量、滴入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由临床医师、责任护士和营养师共同商议而定。一般原则是由低、少、慢开始,逐步增加,待患者耐受后,再稳定配餐标准、用量和速度。

3)已配制好的营养液应放在4℃以下的冰箱内保存,防止被细菌污染;配制好的要素饮食应保证于24小时内用完,防止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

4)要素饮食的口服温度一般为37℃左右,鼻饲及经造瘘口注入时的温度宜为38~42℃。

5)要素饮食滴注前后都应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管腔,以防食物积滞管腔而腐败变质。

6)滴注过程中应经常巡视病人,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并及时查明原因,按需要调整速度、温度。反应严重者可暂停滴入。

7)应用要素饮食期间应定期检查血糖、尿糖、血尿素氨、电解质、肝功能等指标,观察尿量、排便次数及性状,并记录体重,做好营养评估。

8)要素饮食停用时需逐渐减量,骤停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参考文献

[1]陆以佳主编.外科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