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71例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对71例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探讨

陈槐林

陈槐林

(云南省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云南普洱665699)

【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灯照射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医院儿科收治的142例新生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经验及效果。结果:71例患儿,经过医护人员的规范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3~6个月,生长发育均正常;结论:在蓝光照射的同时采取精心、细致的护理措施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185-02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1],生理性黄疸一般在生后7~10天自行消退;若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出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严重危害患儿的身体健康。笔者对医院儿科收治的71例患儿进行蓝光灯照射治疗的同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1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其中男40例,女31例;日龄<7d者22例,7~21d者49例.其中,本院分娩转入63例,8例为乡卫生院转入。早产儿34例,合并有新生儿肺炎16例,小儿腹泻4例。临床表现主要为新生儿在出现原发病病症后24h出现不同程度黄染现象,主要表现在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

1.2治疗

1.2.1常规治疗:提早喂养,补充葡萄糖,促进胆红素排泄;及时纠正缺氧,注意保暖和补充营养;积极抗炎保肝,支持对症治疗。

1.2.2蓝光灯照射治疗光疗指征:采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黄疸继续加重,经皮测胆红素值≥12mg/dz[2]者;总胆红素达204~255μmol/L者;未成熟儿光疗指征达171μmol/L者。将患儿双眼及会阴部遮盖,脱去患儿衣裤,全身裸露,放入已预热好的蓝光箱中,光疗时间12h,间隔时间12~24h,共3d~6d。

1.3具体护理措施

1.3.1病情告知及新生儿准备:按照医生医嘱,光疗前向患儿家属说明光疗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取得家长同意及配合;尽量选择患儿安静睡眠状态时进行,若患儿哭闹,必要时应用镇静剂;检查患儿皮肤有无破溃、皮疹、脓疱疹等;患儿双眼戴遮光眼罩防止患儿眼部损伤,并用遮光布遮挡会阴部;脱去患儿衣裤,全身裸露,放入已预热好的蓝光箱,记录入箱时间。用软毛巾包裹将患儿放入光疗箱中,待其适应后再开灯照射。护士动作轻柔地抚摸及呼唤患儿,在听觉和触觉上给予安慰,减轻患儿的不安情绪。

1.3.2温箱准备:兰光箱放置在通风处,接通保温箱电源,根据患儿体重、胎龄大小调节箱温至患儿适中温度(30~32℃),将保温箱水槽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温箱湿度保持在55%~65%之间。光疗时间12h,间隔时间12~24h,共3d~6d。

1.3.3一般护理:光疗时需做好通风准备,保证箱温恒定,注意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将其体温控制在36℃~37.5℃为宜,若体温超过38.5℃,应暂停照射给予处理;注意皮肤的护理保持箱内干净整洁,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红臀出现。经常变换体位,每2~4h翻身一次,一方面使全身皮肤得到照射,另一方面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注意大便性状、颜色;呕吐时应侧卧位,注意其呕吐物性质及量。

1.3.4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工作,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黄疸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注意有无拒乳、反应差、嗜睡等高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情况,并复查血清胆红素,当结合胆红素>68.4μmol/L,且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碱性磷酸酶增高时,应立即停止治疗[3]。危重患儿光疗时,行血氧饱和度监测,一旦出现呼吸暂停低钙惊厥等可及时进行抢救

1.3.5注意补充体液与营养供给:蓝光照射和暖箱的双重炙烤会增加新生儿不显性失水,且在光照下易出现哭闹、出汗,所以显性失水及不显性失水会可造成患儿水分丢失达40%[4]。同时光疗可使患儿排稀便增加失水量。所以对光疗患儿应根据其皮肤弹性及排泄物中丢失的水分估计失水量,2次喂奶期间要勤喂白开水,必要时给予静脉或者口服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合理喂养,每日喂奶8~12次,喂奶时宜取左侧位,头偏向一侧且稍高,以免溢奶和误吸防止窒息。

1.3.6出箱后护理:关闭电源,去除眼罩,予温水擦浴,检查患儿皮肤有无皮疹、破溃等。记录光疗时间,做好终末消毒。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

1.4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及皮肤黄染现象消失,血清总胆红素<90μmol/L;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及黄染现象减退或消失,血清总胆红素有明显下降,但仍>100μmol/L;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及黄染现象无改变,血清总胆红素下降不大或无改变。

2.结果

71例患儿,经过医护人员的规范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3~6个月,生长发育均正常。

3.小结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过高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因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关键在于降低胆红素[2]。我们通过对71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在照射过程中,护理人员给予精心、细致、周到护理,减少失水、呕吐、感染、腹泻、发热、红臀、眼睛及皮肤损伤等情况,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均痊愈出院,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说明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行之有效的方法,且经济又实惠,能促进了患儿早日康复,提高了儿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克勇.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1):101.

[2]陈百合.最新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93.

[3]毛英.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与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5):724-725.

[4]王凤.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96-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