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卡因和利多卡因对活髓牙牙体预备麻醉效果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阿替卡因和利多卡因对活髓牙牙体预备麻醉效果的观察

林惠鸿

福建漳浦县医院口腔科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麻醉剂对活髓牙牙体预备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6颗活髓上颌后牙麻醉下牙体预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麻醉剂选用碧兰麻,实验组采用利多卡因,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局部浸润+牙周韧带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为8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8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碧兰麻麻醉效果好,患者满意度较高。

固定冠桥修复时,在牙体预备过程中需要磨削一定量的牙体组织,由于磨削产热及牙本质小管外露,刺激小管液体流动,传导致牙髓组织,兴奋神经纤维产生痛觉,加重了患者的恐惧心理。无痛治疗可解决上述的弊端,并能有效阻止各种刺激对牙髓引起的疼痛,降低牙本质的渗透性。但麻醉效果不佳和注射不适也会给患者和医生带来困扰,因此选择更适宜的麻醉剂是临床工作者当务之急.

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就诊我科患者,58例86颗上颌后牙作为修复基牙,男24例,女34例;年龄20~70岁,平均44.36岁。牙髓无病变、牙隐裂、牙周健康,牙龈粘膜无红肿、糜烂及溃疡、无明显牙齿排列异常等。患者健康状况良好,无心血管疾病,无糖尿病,近期未服用影响镇痛及麻醉的药物。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2例48颗牙,对照组26例40颗牙。详细告知患者麻醉方法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均签署知情同意。

2治疗方法麻醉均由同一名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医生完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局部浸润+牙周韧带麻醉,选用碧兰麻(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法国碧兰公司)。实验组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注射3分钟后开始进行牙体预备。

3麻醉效果评价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感觉将疗效分为:1、麻醉完全:患者无痛苦表情,自我感觉无痛;2、麻醉良好:患者有轻度疼痛感或者感觉稍有不适,但是治疗可顺利进行3、麻醉有效:患者感到疼痛,但是能忍受,治疗仍可继续顺利进行;4、麻醉无效:患者疼痛剧烈,患者无法忍受,治疗不可进行。

4麻醉满意度评价治疗前向患者讲解,评价患者对麻醉过程医生的麻醉方法、所用药物、麻醉进针瞬间疼痛、治疗操作过程反应、口腔局部反应等。

满意度调查表涉及:1、对医生的治疗是否满意?2、对麻醉方法是否满意?3、对所用药物是否满意?4、对进针瞬间疼痛是否满意?5、对治疗过程疼痛反应是否满意?6、对治疗的局部反应是否满意?并按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进行统计。

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实验组麻醉总有效率为,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种麻醉剂方法的有效率(n,%)

讨论

利多卡因在以前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酰胺类及麻醉药之一,在局麻过程中常会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适感,且常常出现并发症,如血肿、感染、神经损伤等。而碧兰麻(盐酸阿替卡因)是同利多卡因一样,同属酰胺类局部注射麻醉剂,由于其穿透力强,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就可完成活髓牙牙体预备,其具有起效快、麻醉力强,持续时间长,过敏反应少,副作用小,注射疼痛感轻的特点,故简化了操作,提高了麻醉效果,减少了麻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尹硕,李雯,刘继明,庞宇轩,李江.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活髓牙牙体预备麻醉效果的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05:285-287.

[2]张雪晶.两种麻药在活髓牙牙体预备中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03:232-233.

[3]王频,刘敏,王瑶.盐酸利多卡因中加入盐酸肾上腺素在活髓牙牙体预备中的效果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6,05:446-447.

[4]陈平,黄忠奎,宋晋刚.斯康杜尼在活髓牙牙体预备中的麻醉效果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3:1072-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