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韩君

四川省西充中学6372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学思想及育人手段得以革新,在优化教学体系、丰富教学途径、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其与教师携手创设高效课堂。其中生活化教学法作为新型育人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高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化学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由此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将化学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化学课程本身知识点繁多,公式多,因此在贴合学生生活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更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开展学习活动,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用新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率。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有效实施要点

1.实效性。化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为保障生活化教学方法科学有效,教师需从化学教材着手,探寻与之相关的生活化内容,继而赋予生活化教学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时,可以率先为学生讲述生活化小案例:教师的友人在云南旅游时买了一对镀金的耳环,前几日拿出这对耳环发现它的表面有一层绿色的斑点。待生活化案例讲述完毕后,教师随即提出探讨性问题:“为什么‘镀金’的耳环会显现出绿色斑点?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此类问题吗?”学生得以在问题引导下自主探究,营建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为教师开展“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活动铺平道路,凸显的生活化教学法的实效性。

2.趣味性。高中化学理论知识较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运算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还需学生具备抽象思维、空间想象力等核心素养。基于此,教师需抓住“趣味性”教学要点,在生活素材中筛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将其与化学教程整编在一起,用以充实化学教学内容,赋予生活化教学无尽的乐趣,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生本课堂、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奠定基础。

3.创新性。在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进程中,以生活素材为讨论案例的形式较为常见。学生虽能被生活化案例所吸引,并参与到讨论过程中,但在该教学形式反复套用的情况下,学生会丧失学习热情,无法感受到生活化教学的趣味性,降低了生活化教学质量。基于此,教师需抓住“创新性”要点,在新课改背景下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并将其与生活化教学模式整合在一起,摒弃生活化教学旧态,灵活运用该教学方法及生活化教学资源,旨在提高高中生活化教学质量。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1.透过生活现象启发化学思维。透过生活现象启发化学思维是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关键。对高中化学教学而言,要使学生的化学思维与生活中的思维方式相结合,透过生活现象启发化学思维。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苹果就是较好的例子:将刚削好的苹果与久置的苹果比较,不难发现,久置后苹果表面变黄、最终变成褐色。这时候一边观察生活现象一边提出疑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启发学生用化学思维思考问题,适时讲解苹果中含有多酚和多酚氧化酶,进而解释苹果褐变的原因——是在氧气、酚类、酚氧化酶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化学概念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化学现象、实践规律、建立化学理论的基础。而作为自然学科,化学概念所反映的内容都与生活紧密相连,化学概念生活化教学是依托课本内容,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炼出化学知识元素,从而达到深入浅出、变难为易。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若采用生动的生活案例进行导入,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调动课堂氛围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化学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化学的联系,使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生活现象理解并记忆化学概念。例如,在“物质的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用托盘天平称出一粒瓜子的质量?”然后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运用的是聚少成多、化零为整的“集合”思想,同时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一定质量的大米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简单的生活化问题降低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知识点。

3.化学性质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我们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化学性质,并且在生活中学生也能接触很多化学物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熟悉的物质出发,去研究它们的化学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活中会发生的化学反应,明晰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在进行“铁离子的性质分析”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寻如下物件:红砖头、琥珀酸亚铁片,并在学校的实验室制配氢氧化钠溶液、硫氰化钾溶液等,然后让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实验,分析铁离子的各类化学性质,从而使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正确的实验探究方法和步骤。任何教学工作都是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对于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更好地将学习的内容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深化化学学习的意义。

4.化学实验学习的重难点内容生活化。元素化合物在高中化学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也是许多学生的薄弱环节。这一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点相对复杂且多,理解起来有难度。除此以外,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存在一定联系,通过生活化学习方法便可落实这一内容。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在上课前学生应提前做好准备,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做好预习工作,并将相关章节中的难点标记出来,如若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在课堂上学生应认真听课,对于教师讲述的知识加深印象,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或留在课后与教师商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进行引导,科学导入各个知识点,使化学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应对相关问题深入研究,以此来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5.结合化学知识布置生活化的课堂作业。学习高中化学不仅需要很好地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现象,还需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便于自己理解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实际应用在生活中,并且在一些与化学相关的问题面前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这些课后作业不同于传统的练习题或者试卷,而是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身边的资源、积极思考才能完成的开放式作业,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走访问询、查阅资料等方式制作含硅矿物的信息表。由于含硅矿物种类丰富,调查研究起来工作量较大,因此,教师安排每两到三个学生为一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调研任务。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团结协作能力,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增强了知识信息的提取能力。

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生活中处处皆蕴藏着大量的化学知识。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就开始了对化学的探索,就有了对化学的需求,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实施生活化教学,把我们的教学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是值得我们重视和提倡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倪小玲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何双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化学教育,2013,(04)。

[3]陈传湘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6)。

[4]蔡燕芳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