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孙淑兰

孙淑兰(黑龙江省建工集团医院150040)

摘要: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的方法。方法在护理之前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计划的实施可使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简称再障)是由于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或原因不明引起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类贫血。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均减少)的综合征。按病程及表现分为急性再障(又称重型再障-I型)及慢性再障。慢性再障病情恶化时似急性再障又称重型再障-Ⅱ型。根据是否有明确诱因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原发性即无明确诱因者。

我国再障发病率每年0.74/10万人口,可见各年龄段,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一、焦虑:与慢性再障久治不愈;丙酸睾丸酮引起不良反应有关。

1.目标

(1)病人认识自己处于焦虑状态。

(2)病人学会有效应对方法,紧张不安减轻至消失。

2.护理措施

(1)减少身心刺激:让病人处于安静、舒适环境,适当的室内外活动。

(2)鼓励病人倾诉、找出焦虑的原因:护理病人时主动询问病人有何不适,让病人讲出内心矛盾及苦闷,护士要认真倾听,并表示理解、同情,告诉病人您正处于焦虑状态,帮助分析其产生原因,然后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并说明长期焦虑的不良后果。

(3)指导放松疗法:平日可做面部、四肢、腰腹部按摩,进行深呼吸;空闲时多听广播、优雅音乐。与病人聊有趣味的话题,可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4)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向病人、家属讲述慢性再障可由多种原因引起造血细胞受损,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病程长,治疗效果缓慢,较好疗效药物是雄激素,有效率达56%,但需要3~6个月才能出现疗效,6个月无效时,可换其他方法治疗。鼓励病人坚持治疗会有好转或治愈可能,并指导病人寻找病因,如药物或化学毒物、放射物质等,以便今后予以避免。

(5)药物护理:雄激素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痤疮、毛须增多、声音变粗,女病人停经伴男性化表现。停药后以上反应可逐渐消失。常用制剂为丙酸睾丸酮,该药为油剂不易被吸收,需深部肌肉注射,注意检查有无硬结,以及时处理防止感染。

(6)病情观察:定期观察血象,了解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有无上升,做骨髓检查,且其变化早于血象;注意全身皮肤口腔、鼻腔有无出血,体温有无升高。

(7)有效应对疾病的方法: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正确认识、正确对待疾病:慢性病治疗时间长、效果不佳是引起焦虑的原因,正确对待慢性再障是重要的,每种病有一般规律,也存在特殊情况,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学会自理预防出血和感染,争取病情稳定、好转甚至治愈。

建立社会支持网:鼓励病友问进行养病经验交流,家属亲友要给予病人物质、精神的支持,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可帮助病人减轻、消除不良心态。

提高躯体健康:建立饮食起居规律,保证营养及睡眠,坚持每天适当活动、散步、打太极拳,根据自身体力做点有益的事情,可帮助改善心态。

3.评价

(1)病人已知道处于焦虑之中,并学会有效应对的方法。

(2)病人紧张不安情绪明显减轻。

二、潜在并发症:脑出血。

1.目标护士能够通过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病人颅内出血先兆、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2.护理措施

(1)嘱患者多卧床休息,头部少活动,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脑出血先兆,如头痛、恶心、呕吐、精神烦躁不安时,应劝慰患者保持安静,并迅速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如遵医嘱给予止痛镇静药,备好急救药品。

(2)一旦发生颅内出血,患者常进入昏迷,处理如下:①应即刻将患者头偏一侧。随时吸出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开放静脉,按医嘱给予脱水剂、止血药或输浓缩血小板液;③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大小、血压、脉搏及呼吸频率、节律。

3.评价病人住院期间未发生脑出血。’

参考文献

[1]李校天.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3,6(6):451456.

[2]戴红霞,成翼娟.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