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尚艺开拓教育新开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3

崇德尚艺开拓教育新开地

林小波

林小波(南安市第三实验小学福建泉州362300)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051(2019)01-0034-02

一、办学主张及内涵特征解析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弛。”南安市第三实验小学创办于2008年8月。创校以来,学校从对生命本质的扣问开始,努力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以“崇德尚艺”为办学主张,打造“德育为首艺教为主”的办学特色,让每位学生实现“人人会阅读,人人写好字,人人会演奏”的三会目标,都有出彩的童年。我们实现着以人为主体的教育哲学观,以生命为起点的教育价值观,从而真正凸显教育的意义。

崇德尚艺,向善向美,德艺相融,天地人和。这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及教育教学上首要追求的目标,也是以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文化的积淀、灵魂的象征,表明了学校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出品德、才艺全面发展的学生,让老师成长为德艺双馨的名师。

崇德,指提高个人修养、素质方面;主张尊崇高尚的道德情操,传递真善美,修身养德,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这是为人之本。

尚艺,指提高个人艺术技能,个人的本领;是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才艺,实现自己梦想,演绎出彩人生,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德与艺相辅相成,互为提升。才艺是品德形成的途径、表现的载体,不同的才艺学习殊途同归;品德是才艺的升华,良好的品德助推才艺的提升。作为学校的办学主张和办学特色,则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刻的内涵成为校园文化之魂,它将以丰富的感染力、无形的控制力、强烈的凝聚力,把握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弘扬着学校的特色精神,锻铸着师生心灵,传承着学校文化,体现出对学校发展的定位与思考。

二、办学主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习总书记讲话精神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寄语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功课。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唯有德艺双修,才能使高尚的人品和高超的艺品相得益彰、行之久远。因此,我们坚定信念,德艺相融由表及里、从浅到深,学生品德形成从外界影响到自律自行,从自身提升到影响他人,提升真正的品质,渗入骨髓,直至大象无形。[1]

(二)核心素养的引领

伴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标志着国内教育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本的关注,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定义“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2]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在今天已经不能只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和技能上,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发展的能力,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三)存在主义的教育观

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们的独特生活方式。存在主义认为,教育是为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所以在教育方法上,存在主义最注重的方法论原则是允许学生最大限度的自我表现和自我选择,存在主义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本质上要求个性化教育。[3]

我们学校是一所新校,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既有劣势,也有优势。虽然一切要从零开始,但可塑性强。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懈地追求,大胆地实践,就能形成属于本校的办学特色。

办学初,我们审视学校的办学方向,思索学校面临的问题及办学优势有哪些?经过多方求证、探讨、调研,明确“育人先育德”,逐步确立了“崇德尚艺”的办学主张,致力于让每个学生在南安三实小奠定一生做人、学习、发展的基础。

三、办学主张实施的策略

(一)群策群力,培养“四有好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和慰问广大师生时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殷切希望,用心不可谓不深,他指引我们在教育事业上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做为一名人民教师,都要力争成为“四有好老师”。

1.以德正已——理想信念是指路明灯

我们历经九年的艰苦奋斗,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素质显著提高、文化氛围日益浓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因为我们拥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打造一所朝气蓬勃的实验小学,这个理想将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百年树人,立德为先,我们始终坚持“崇德尚艺”办学理念,每年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如“四有好老师”学习活动、师德师风教育月等活动,学习先进典型人物学校,守好职业道德底线,学校根据教师的工作实绩、职业道德、育人效果、班级管理等进行量化考核,纳入绩效工作考评,并做为评优晋级必要条件。

2.以行促学——扎实学识是腾飞翅膀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习总书记如此殷殷嘱托,令我们在心生自豪的同时,却又深感任重道远。我们创建“青蓝工程”,采用“一对一”帮扶结对的方式,从常态课到达标课,从展示课到优质课,从听课到评课,从磨课到赛课,全方位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们广泛构建课题研究的平台,提高教师不断反思总结的能力,并邀请专家莅临指导,派遣老师外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让每位三实小的老师都能成为“四有好老师”。

(二)德艺相融,描绘七色出彩童年

1.活动文化铺就出彩道德底色

第一,拓展德育活动的空间:在活动时注重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使孩子们在浸染优秀文化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在许多学校因安全问题而减少学生校外活动的情况,我们秉着“德育为首”的工作理念,摒弃“因噎废食”的错误思想,在做足安全预案的同时,每学期积极开展校外德育活动。如:每年组织高年级的同学走进警营,感受橄榄绿;组织合唱团的孩子们,到厦门、泉州、南安等地参加演出,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健康快乐成长;我们的小记者们采风足迹踏遍大泉州,锻炼了能力,增长了见识。

第二,创新德育管理的形式: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点和起点。以养成教育为抓手,详细制定每个年段文明细则,设立了三个文明岗位——文明礼仪岗、文明监督岗、环境保护岗,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然而管理过程中发现效果不是很明显,于是决定变堵为疏,比如为鼓励学生自捡拾垃圾评选“最净中队”,为解决课间乱跑的问题而设计游戏场所等。

第三,守住德育活动的阵地:学校以办学理念为指导,将德育活动结合于艺术活动中,举行常态性的艺术活动,如6月份的“校园艺术节”,以寓教于乐为手段,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祥和、向上的儿童节。10月的“校园体育节”,通过举办运动会的形式,锻炼学生团结拼的精神,努力实现自我超越。11月的“金秋合唱节”,通过选唱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歌曲,学生在提升艺术修养的同时,受到了情感价值观的熏陶,文明的风尚蒸蒸日上。3月和9月的“校园读书节”,除了组织不限人数的阅读竞赛,还将读书与演讲、制作书签、经典诵读紧密结合,使校园始终氤氲着浓浓的书香。

2.课程文化筑就出彩成长途径

德育课程

每周一节的少先队活动课我们按照大队部的统一主题或自选主题进行,采用少先队员喜闻乐见的活动,接受爱国爱党等思想政治教育;大队部的活动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红色基因我们传承”主题队会活动,有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手拉手献爱心”红领巾跳蚤市场,有走出校门的小记者在行动,有“爱我你就抱抱我”心理辅导活动等等。

体育课程

体育舞蹈是体育和舞蹈的结合,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我校在大课间期间组织学生练习啦啦操、五祖拳,又自主编排了“绳操”,让学生以艺术审美的方式在多样化的体育舞蹈中强身健体。

美育课程

巴尔扎克说过:“艺术乃德行的宝库。”我校将学生的文明修养植根于艺术素质的培养中,以“出彩”少年宫为平台,构建了“艺教为主”的校本课程体系,开设30多个活动组。乐器必修课为口琴、竖笛、口风琴,选修课以古筝、古琴、葫芦丝、二胡等古典乐器为主,诵读课自编《清清雅集》诵读教材,美术、舞蹈、体育的种类都很丰富,学生可自行选择,潜心学习。学校里常常书声琅琅,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学生阳光乐观,积极向上,形成学校特有的书香琴韵风貌。泉州市文明办推荐我校在省乡村少年宫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分享工作经验,得到省委文明办肯定。

劳育课程

马卡连柯指出:“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我校特别注重通过劳动教育培植文明素养。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契机,依据农村学校实际,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体,构建了三四年级烹饪课程、五年级茶艺文化和田园实践、六年级木工制作和田园实践的课程框架。在这些课程中,同学们习得的不仅是劳动技能,待人礼仪、责任意识、团结协作、环保意识等文明素养都与日俱增。我校被确认为泉州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3.特色办学成就出彩人生梦想

学校坚定“人人会阅读,人人写好字,人人会演奏”的三会目标,以校本课程和艺术课程为平台,深化开展“出彩少年宫”活动,从“懂文化、爱艺术、有才艺”三方面育人,全力打造“德育为首艺教为主”的特色学校。

人人会阅读

阅读明智,书香致远:为实现“人人会阅读”的目标,营造书香校园,学校从教师阅读、学生阅读、家长阅读三方面全方位展开,三位一体,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促进学生学习、教师成长,促进家庭阅读氛围形成,努力创设“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构建整体读书育人系统,从而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书香校园”。

教师阅读活动:倡导教师开展“四读”活动;鼓励教师通过互联网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借鉴网络优秀资源;每位教师每月读一部名著或教育专著,并撰写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开展阅读茶座讲座,交流教师读书心得,形成优良传统。

学生阅读活动:学校将经典诵读列为必修课,重在立德树人,安排在每周一节阅读课上,以班级教学形式开展。活动开展除分低中高三个年级利用改编国学或自编教材《清清雅集》进行教学。图书馆充分开放,每两周一次利用阅读课到图书馆自由阅读;利用班级图书角进行午读,建立图书亭课间阅读。每年举办读书节活动,定期举办书签制作、手抄报、演讲比赛、讲故事、诵读活动、阅读卡片展览等活动,并形成传统,长期坚持。

家长阅读活动:通过召开学生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学校开展书香校园建设的成绩,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交流读书心得,开展与孩子共读一本书活动,张贴家长的读书心得,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人人写好字

中国书法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精神,我们以“认认真真写字”为载体,把“培养良好品格,教会学生做人”作为书法教育的主要目标。我们坚持“每日一练写好字”活动,午间增设二十分钟的硬笔写字课,中高年级每周一节毛笔书法课。每学期定期开展校园书画作品评比,展示师生优秀作品;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的各类书画比赛,学生绘画作品用于布置在学校的楼道文化中,让学校翰墨飘香,充盈着书画艺术的气息。

人人会演奏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音乐艺术在于净化人的情感,使人心旷神怡。近年来,乐器进校园、进课堂成了教师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口。[4]我们把“人人会一种乐器,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作为艺术教育的目标,在全校形成一个“以乐器辅德、以乐器促智、以乐器健体”的艺术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安排每周一节乐器课,进一步完善“一二年学习竖笛,三四年级学习口琴,五六年级学习口风琴”的教学方案,真正做到“乐器进课堂”,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

九年来,学校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崇德尚艺”的办学主张,逐步形成了“厚德尚真博学善导”的教风,“励志尚美勤学慎思”的学风,“文明尚善尊师爱生”的校风。学校先后被评为泉州市文明学校、泉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泉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等50多项南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学生拥有城市般的少年宫活动,自由快乐的发展。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南安市第三实验小学这片新生的土地上,我们拾得文化、秉承理念;我们陶治心智、塑造文明;我们见证发展、规划未来……在“崇德尚艺”办学主张的引领下,学校将踏步起飞,守住前进的方向,奋发有为,让每位三实小的人都演绎着各自出彩的人生,锁定“省文明学校”等目标,在前行的道路上,奋勇拼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