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

伍宇

伍宇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院前急救心脏骤停126例患者,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42例,分别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人工呼吸组)、气管插管通气法(气管插管通气组)、气囊面罩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组)进行心肺复苏,比较实施心肺复苏后3组患者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以及存活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气囊面罩通气组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优于人工呼吸组和气管插管通气组,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中,对心脏骤停患者采用气囊面罩通气法实施心肺复苏,患者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循环及死亡率均有明显改善,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心肺复苏法.【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脏骤停;院前急救;影响【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effectandclinicalvalueoftheapplicationofdifferent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programinthetreatmentofcardiaca(rrestpatients.Methods:126patientswerepidedinto3groups,42casesineachgroup,casesineachgroup,casesweretreatedbymouthtomouthresuscitationCPR),endotrachealintubationandventilation,andtherecoveryrate,survivalrateandmortalitywerecomparedbetween3groups.Results:therecoverytimeofspontaneousheartrate,recoveryrate,survivalrateandmortalityrateoftheventil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oftheartificialrespirationgroupandendotrachealintubationgroup,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threegroupswas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thefirstaidofthehospital,thepaGtientswithcardiacarrestwerecarriedoutbyusingthemethodofairbagmaskventilation,andtherecoverytimeofspontaneousheartrate,selfcirculationandmorta【lKiteyywweorredssi】gnificantlyimproved.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ardiacarrest;Prehospitalcare;Influence【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61-01

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脏停搏的急症危重患者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其操作有常规程序,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救助对象、环境、施救人员等具体情况有所差异,实施心肺复苏不可一味照搬常规流程,患者在入院治疗前一旦出现心脏骤停,未能及时就地实施抢救复苏,患者的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组织将在4~6分钟后出现不可逆损害,进入生物死亡期阶段,尤其是老年心脏骤停患者的死亡率更高[1].因此,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应在院前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2].但是,心肺复苏的方法和程序多样,如何运用正确的抢救程序在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有效时间内实施心肺复苏,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6例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气管插管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法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三组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院前急救心脏骤停126例患者,将患者分为3组,分为人工呼吸组、气管插管通气组、气囊面罩通气组,每组42例.人工呼吸组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2.53±3.25)岁;出现心脏骤停的原因:高空坠落11例,猝死9例,重度颅脑损伤18例,其他原因4例.气管插管通气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3.47±3.45)岁;出现心脏骤停的原因:高空坠落13例,猝死8例,重度颅脑损伤15例,其他原因6例.气囊面罩通气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2.75±3.52)岁;出现心脏骤停的原因:高空坠落12例,猝死9例,重度颅脑损伤16例,其他原因5例.所有患者均出现呼吸呈叹息样改变、意识丧失、脉搏消失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急救医护人员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现场实施院前急救.到达现场后,急救医生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基本要求对患者实施抢救.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取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实施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心脏按压的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左右,按压深度在4~5㎝之间,按压力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对人工呼吸组患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气管插管通气组采用气管插管进行通气;气囊面罩通气组采用气囊-面罩通气法实现通气换气支持.所有患者经抢救恢复自主心跳、自主呼吸及意识后,根据患者病情早期进行转运,以便患者接受全面的治疗.1.3评定方式抢救后,对三组患者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及死亡率进行记录分析,并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所有数据的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研究结果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3组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的比较3组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相比,气管插管通气组明显低于人工呼吸组和气囊面罩通气组(P<0.05),气囊面罩通气组均优于另外两组,3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相比,气囊面罩通气组均优于另外两组,人工呼吸组最低,3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3组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的比较情况

3讨论专业性院前急救对于抢救猝死、大出血等急重病人已不能满足要求.即使是发达国家,从病人发病或受伤后,到能接受抢救仍有一段时间,而这几分钟对猝死病人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更大,难怪有人说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猝死以后,等急救车来救,几乎就是等待死亡.如果能在民众中大力普及基本急救技术,提高非专业性的院前急救,在出现需要急救病人的现场,第一反应人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便可以立即进行急救,大大缩短无治疗时间,使急救成功率极大地提高,有效减少心脏骤停的死亡率[3].为使发生意外伤害的或急重病人及时得到救治,尽可能减少病人的无治疗期,必须快速发展专业性院前急救外,加大发展非专业性院前急救的力度也是十分必要的心脏骤停是指由于某种急性因素导致心脏突然丧失排血功能,导致循环障碍,出现心跳骤停、呼吸消失、意识丧失等临床死亡症状,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4].既往研究显示,在心脏骤停死亡人群中,以老年来较为多见[5].

在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4-6分钟后,人体的大脑等重要器官组织将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导致死亡.而临床实践表明,大多数心脏骤停均发生于马路等医院外的特殊环境中,而实施急救治疗的及时与患者的生死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及时正确地实施院前急救,是降低患者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得关键措施.心肺复苏是院前急救的重要抢救措施,包括评估患者情况、心脏按压、开放气道、通气等,常用的心肺复苏通气方式包括人工呼吸、气囊-面罩通气、气管插管通气法.在院外急救中,传统的方法为人工呼吸法;气管插管通气法的操作过程较为复杂,且在操作过程中处理不当,则容易导致抢救失败;气囊-面罩通气法是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具有技术要求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应用于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中,

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通气情况,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气管插管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法进行心肺复苏,三组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死亡率以及存活率的比较中,气囊面罩通气组明显优于人工呼吸组和气管插管通气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任晓红等[6]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可见,在院前急救中,对心脏骤停患者采用气囊面罩通气法实施心肺复苏,患者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循环及死亡率均有明显改善,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心肺复苏法.

参考文献[1]张晓明,金鹏,杨华,等.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2):135-136.[2]黄天立,马承君,马永才,等.优化心肺复苏程序对提高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3):192-193.[3]郭明贤.急救护理与临床监护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4]陈俊.80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急诊分析[J].求医问药,2013,11(10):[272-273.5]蒋艳.心肺复苏指南在心跳骤停患者护理配合中的作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4):1138-1139.[6]任晓红,单飞.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骤停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6):55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