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设计中的几点感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学案设计中的几点感悟

吴加荣

同江二中吴加荣

我们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才能备好课呢?我们只有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才能备好课,那么怎样才能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呢?下面结合近阶段的工作经验,谈谈我的想法。

一、结合学生基础,注重新旧知识联系,设计学案内容。

假期里,对下学期的整册教材通读,明确每个单元是数与代数还是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弄清各单元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胸有成竹,不至于丢三落四,这样才能明确每堂课传授知识和技能所处地位和作用,从而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例《立方根》一课时,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方意义及平方根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的,与平方根类比的方法给出定义及符号表示,对于学生来说容易接受,但是由于受班级学生基础限制,概念理解只能浮于表面,因此概念及性质的理解与深化作为本节课重点,进一步为后面学习根式的有关运算做好铺垫。

二、学案设计的深度与广度要切合学生实际,以免做无用功。

我班学生大多数为中下等学生,差生偏多,学案设计时如果知识涉及深,那么只会让学生对问题望而生畏,丧失学习兴趣与学习的信心。如果知识涉及太浅又会浪费进间,而使升学有望的学生很难得到提高。同时由于时间关系,知识面不宜于太广,面广时学生学起来比较忙乱,体验不到本节课学生重点。面太窄时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学中深度、广度要适当。例如设计《函数》一章学案时,在统一学案上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了调整,概念与性质比较抽象,对于我班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但该内容又是今后学习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基础。因此在这里增设了几道子问题将难题分解,降低问题难度,举一反三,使学生对于数形结合的思想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对于借助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虽然在教学中也适当讲解与练习了,但由于学生能力水平限制,不进行过深挖掘,难题进行删减使学生更多的精力用在了中等及中等以下题型训练上,这一章的学习着力于夯实基础及围绕教材因材施教。

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为今后学习函数问题扫清障碍

上学期教《立方根》一课时,由于学案内容偏多,导致重点内容不突出,难点处理较仓促,加上学生本身基础不牢固,这样的设计无疑增加了学生负担。因此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吸取了本次的经验教训,在以后的学案设计和使用上站在学生立场上,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力争抓住重点内容,并舍得在重点上下功夫花时间。

如讲《应用一次函数图象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如图,X轴表示托运行李的重量,Y轴表示托运行李的费用,射线AB、CD分别表示甲、乙两航空公司连相同里程情况下,托运行李的费用与托运行李的重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有3个问题:(1)设甲、乙两航空公司托运行李的费用分别为Y甲、Y乙,请写出Y甲(元)、Y乙(元)与托运行李重量X(千克)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甲、乙两航空公司各可以免费托运行李多少千克?

(3)如果你托运行李80千克,应选哪一家航空公司,可节省多少费用?

这是一道函数综合题,学生初学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教学中应层层引导:1.观察图象,结合题意弄清楚,横轴与纵轴代表的意义。

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容易发现40千克时甲费用50元,80千克甲费用150元,即AB过(40,50)(80,150)40千克时乙费用50元,80千克时乙费用250元,即CD过(40,50)(80,250)

3.你能用数学方法求出Y甲(元)、Y乙(元)与托运行李重量X(千克)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这样,采用层层引导,化整为零的方法虽花费时间较多,但学生基本能够在引导下逐步解决问题,同时加深了对于函数学习中数形结合的认识,为今后解决这类题型铺好路。

四、整合学案为全体学生服务。

年级组设计的学案,显然不能符合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水平,即使本班学生也要因人而异。首先对于学生无法掌握的问题及时删减,避免学生浪费时间,应在举一反三上多下功夫。对于个别差生有选择性的让他们去完成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题就可以了,不要求太多,使其觉得学有收获,学有奔劲,对于百名榜以内学生,则在对于学案上的难题进行个别指导,力争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

四年来,工作在二中这个大家庭里,感受颇多,也收获颇多,学校领导和数学组全体老师对于我给予了很多的关心与帮助,再次深表感谢。榜样就在身边,我更需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积极奋取。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