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中探索,操作中提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1

操作中探索,操作中提高

王存文

王存文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215021

动作是智慧的源泉,儿童的智慧在指尖上跳跃。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操作活动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符合儿童由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该如何在低年级合理的引领学生进行课堂操作活动,从而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效率呢?

一、保护孩子的操作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像保护火种一样保护孩子的操作兴趣和热情。在操作过程中,对于操作成功的孩子,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操作能力差的或有失误的孩子,及时肯定其大胆操作的勇气,使每个孩子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动手的习惯。

如在教学“认识正方形”一课时,我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了解正方形四条边的特点。这时,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它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这条边与其它三条边一样长,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还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在整个操作活动中,虽然有的同学的操作还不够规范,有的同学的表述还不够准确,但我都及时给予了表扬与鼓励,学生操作的热情空前热胀。

二、选择有价值的操作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动手操作学习,也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操作学习的。从操作的难度上讲,我们要注意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能被学生所接受的;从操作的内容上讲,要注意与教材的教学要求相吻合,也就是要能恰当地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及特点。

如在教完《米和厘米的认识》后,我安排了一个测量活动:让每人量出自己的身高、头围、胸围、臂长等。活动前,我先向学生示范了每个部位的正确量法,量头围、胸围、臂长并不难,学生间只要互相合作就能完成。而学生的身高都已超过一米,量起来就比较困难了。这时,我就帮学生在墙壁上画好刻度,让学生背靠墙站起来,量出身高。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方法,还主动帮其他学生测量。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测量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把握恰当的操作时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旋图,在这个认知的螺旋中布满了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我们在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他们手脑并用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获取新知时,进行动手操作

如低年级学生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当学生碰到问题“42-7”,个位上的2减7不够减了,怎么办呢?这时,老师就可以适时引导孩子说:“谁会用小棒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此时学生已带着思考投入到操作中:有的用4捆小棒中的一捆去掉7,还剩下3根,再和2根合起来是35根,40-7=33,33+2=35;有的用4捆中的一捆先和2根合起来,10+2=12,用这12根小棒去掉7根还剩5根12-7=5,再和另外的3捆合起来,30+5=35……此时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灵活地分解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着层层递进地思考,有条不紊,经历了问题的产生,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促进了知识技能的发展。

2.在懂理明法时,进行动手操作

如教学“9加几”时,教师先出示一个装满10个球的盒子提问;“盒里有几个球?”学生回答后,教师从盒里往外拿一个球,再提问:“现在盒子里有几个球?”接着教师在盒子外放一个球,提问:“谁能从盒外向盒内移动一个球,让别的同学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有多少个球?”由于学生受到前面演示的影响,很快就想到把外面的一个球拿到盒里,先凑成10个,再加上外面的另外一个,一共是11个。由此,学生领会了为什么“先凑十”,“再加十”的道理。再进行9+3、9+4、9+5……的教学时,学生就会运用“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再相加”这个运算方法了。

3.在化难为易时,进行动手操作

如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动手摆3个三角形和3个圆纸片,先巩固“同样多”这一概念,再出示情景图:“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根据图示组织学生讨论: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已知什么求什么,把谁分成两部分。由准备题到例题,学生借助图示,就可以理解:从白兔的只数里去掉和黑兔同样多的只数,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不但理解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而且还可以掌握一些分析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实践证明,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在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主动去探索、发现数学知识,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