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语文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1

生本语文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肖燕

肖燕(湖北省十堰郧阳区大柳乡金叶希望小学湖北十堰442000)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7-113-0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强调接受性学习的种种弊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作为一线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管是从形式还内容方面都应该更新观念,营造出更加浓郁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进一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一、精挑内容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避免沦为“放羊式”和“走过场”,提供给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不能过于细小,避免影响学生展开独立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1、可分解:可分解的学习内容不但利于学生有步骤、有层次地展开独立探究,还可以在互助合作过程中让每个成员具有明确的任务分工,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互助合作过程中生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作用。比如在教学第六册《荷花》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办一期以“荷花美”为主题的小报。孩子们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从不同角度进行创作,有的绘了一张荷花图,有的写了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还有的编写了一篇关于荷花的小童话,给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2、可深究:具有一定探究价值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答案丰富且多样,学生容易被激发出浓厚的探究兴趣。同时,这样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表达需求,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就某一方面的答案表达自己的见解。如在教学《狼和鹿》一课时,以“谁才是这场森林灾难的罪魁祸首?”为主题组织学生展开一场森林法庭大辩论,让学生充当“狼”“鹿”和“猎人”,分别为自己进行辩护。法庭上满怀委屈的“猎人”,振振有词的“狼”,还有气愤不已的“鹿”,使得课堂洋溢着笑声,每个学生都能结合课文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精心营造

教师不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袖手旁观,而应担当好一个组织者与指导者的角色,不仅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还要进行积极参与,适当的点拨与指导,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1.设情境:生动活泼的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能够拉近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热情。教师要精心创设简洁、高效的教学情境,以此为载体将学生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中来。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教师精心剪辑了一段展现北海风光的视频片段,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建立起“白塔”“红墙”“绿树”“碧水”等深刻印象,帮助学生阅读时在脑海中浮现相应的画面,为学生后继的独立诵读、感悟,积累了感性素材。

2.勤参与: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积极地从讲台前走到学生中去,通过巡视、倾听、讨论和点拨等形式积极参与,及时了解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进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捕捉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如在教学《哪吒闹海》一课时,有学生轻声问道“乾坤圈怎么会比一座山还要重呢?”教师敏锐地把握住这个问题的价值,让学生说一说哪吒身上各个法宝的神奇之处,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发言热情。教师反问:“怎么会有比一座山还要重的项圈呢?”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中的特点,体验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并学会区分现实与神话。

三、精密组织

1、巧组合:教师要根据班级各个学生不同性格特点和学习水平,进行科学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结合学生主体意愿,将不同学习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做好帮扶的心理动员,促进各个小组互助学习的正常进行。如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让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组成一组,可以在课本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如较为内向、声音细小的学生扮演小稻秧,活泼好动、嗓门大的学生则扮演杂草,表演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读一读文中的过渡文字,从而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细分工:组内成员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挑选那些责任心强、能力突出的学生负责安排任务和监督进程,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每次进行互助学习时的角色要采取轮换制。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清晰的任务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结合自身实际承担不同方面的学习任务,形成小组合力。如在教学《航天飞机》一课时,小组组长可以安排组员去搜集关于科技知识不同方面的资料,从普通飞机到航天飞机,以及最新的关于我国载人航天科技“神舟”号系列飞船的资讯等等,然后在课内进行汇总,既拓展了学生的科学视野,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益。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快乐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使他们在不断地自我挑战与互动互助中得到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也由此变得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