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与呼吸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琵琶演奏与呼吸的关系

杨惠

杨惠(郑州市豫剧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J632.33文献标识码:A

完美的琵琶演奏,并非只应注重它的手指技巧的操作和音乐感情的演绎,因为无论是乐曲的表现力,都与另一个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就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的自主呼吸。

也许我这样说对于业外人士来讲,是陌生而且不太理解的。呼吸与琵琶的演奏这之间真的有什么联系吗?难道我们演奏家们是用呼吸来演奏琵琶的吗?应该说,对于一个琵琶演奏者来说,双手的演奏技术、技巧及音色的熟练掌握,固然非常重要,但只把注意力集中和停留在这一层面上却是远远不够的。其实不论是演奏技巧,还是各种层次的音色变化与运用;都不是一个独立的技术领域;演奏者的呼吸,就是气息的运用。在琵琶演奏过程中,对音乐的表现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人在郑州市豫剧院工作,从事琵琶演奏。根据自己多年的演奏经验和研究分析发现,当演奏进入一定状态、达到某一种精神境界时,一切演奏技巧、技术与音色的运用,已经成为下意识的,本能的条件反射。而一直支配和贯穿于音乐始终的表现体征则应该是一种“气息感”,就是一种被艺术升华了的呼吸,是与艺术融合为一体的情绪化了的呼吸。

一、生命的呼吸与艺术的呼吸

关于呼吸;即气息的界定,我个人认为,狭义上是指人们通常的呼吸,他是维持人的生命及正常活动的必备条件。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排除身体中的二氧化碳,这两方面的交换过程,就是人体的呼吸运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然呼吸”。

广义上讲,是美学范畴内的气,它的内涵更深一层。古人云:“生者以其气”视气为生存条件;又说:“精也者,气之精也”,认为精神亦由气生。我们把它归纳为艺术的呼吸,它受人的意念所控制;因其既有实在性、模糊性、交易性、灵性;又多样统一于自然的本原体,于是衍生出诸多复合概念。如气神、气韵、气势等。

二、艺术呼吸与生理心态的关系

我们知道演奏者的演奏成功与否,除了必要的技术保证之外,还需要一种好的演奏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的调整与气息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是一个心情紧张慌乱的演奏者,他的气息肯定是会急促不均的。显然一个心理与呼吸都混乱的演奏者,我们很难想象他会很好的把握音乐情绪和很好的演奏音乐,给他人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为了调整好心理与气息,演奏家门方法各异,有的演奏家在演出前借助气功,有的演奏家要静下来,保持呼吸的均匀。其目的无非都是要调整好气息,使自己在演奏前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

三、艺术呼吸对乐曲的指导意义

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气息的阴阳顿挫与音乐停顿和张弛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他们在演奏中会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而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我们在写文章时,要讲究句子的划分;在同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时,说话也要讲究停顿与连贯的处理。如果语不成句或断句不当则难以表情达意,会令人费解。音乐表现更是如此。

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气息运用,既要符合演奏者气息自然顺利规律;又要注意乐曲进行中的句逗划分,一定要在适当的地方换气、呼吸。如果句逗划分对了,气息也会同时变得顺畅。反正,如果气息不能适当的进行调整与控制的话,音乐语句的正常交代与叙述也会受到影响,会使语句变得不够清晰,显得语无伦次,乐曲的节奏就受到影响。如《春雨》这首琵琶独奏曲,它是以江南评弹风格的旋律音调为基础,进行变化发展而谱成的,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春雨降大地,万物复苏,到处充满生机勃勃的图画。乐曲的引子部分由泛音构成,徐徐呼出,表现一种舒服的情调,仿佛预示着生命的萌动。演奏时要气沉丹田,徐徐呼出,表现一种舒展的情调,仿佛让人看到了江南春雨滋润翠绿的田野,村庄,那种优美的画面。其旋律具有评弹的特点,每句以轮音开始,以泛音结束,音乐流畅优美。这是一个起承转合的句式结构,每一小节为一句,演奏时注意气口,适时换气,并且要把句子的语气演奏出来。第一句因为是一个起句,他的最后一个音可以气息饱满,有一种上扬的感觉。第二句是一个承局,气息平稳,略带一点暗的色彩。第三局是一个转句,语气要肯定一些。第四句是一个合句,语气要平稳下来,归于平静,这部分音乐在演奏时,切忌在每一句最后一个泛音处断句,换气,把乐句弄得支离破碎,如果断句不当,气息不均,会使流畅的音乐变一团团疙瘩,影响到音乐表现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四、气息控制与音乐的表现关系

音乐节奏的急缓,音的刚柔,力度的轻重等等,都离不开气息的配合。演奏任何一首乐曲,演奏者都需要行之有效的控制好自身的气息,随音乐节奏的起伏收放自如。如刘天华先生创作的琵芭曲《虚籁》,表现了万籁俱寂中蕴含着的勃勃生机。刘天华先生在曲中用了很多种手法,吸收了古琴和北方曲艺艺术的风格和韵味特点,使这首乐曲具有独特的韵味,在演奏此曲时,也给演奏者在气息的把握上带来一定难度,要完成以上音乐,必须依托气息上的控制,方可做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动静相宜、收放、挥洒自如。

另外,不同的音乐形象,音乐情绪,也会对气息有不同的要求。以《十面埋伏》为例,虽然这首乐曲是描写秦末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之间战争场面的琵琶武曲,但表现的音乐情绪迥异。《十面埋伏》表现的是刘邦得胜的乐曲,乐曲开始时,音乐表现情绪是激越、高亢的,预示着凯旋,预示着胜利。因此讲究气息的停顿与进发,在气息上要有爆发力和冲击力。以我团演出的《老子、儿子、弦子》为例,“骂声儿子少撒泼”,刚开始要用强音演奏过门,表示老人的愤怒不满。唱到“这把琴一直伴着我”时用琵琶衬托出过门,轻弹轻奏,表现出老人回忆过去的情景,再用快弹,最后用扫弦把老人的思想一下子爆发出来。每段音乐都要用不同的气息来表现演奏。

那么,要怎样才能合理地运用气息呢?我认为:这和演奏者的心理状态、艺术修养、内在精神、情感以及个性气质等密切相关,它会影响到对气息升华的控制,把握好能使气韵贯通,进而达到一种更高的演奏境界。

我作为一个琵琶演奏者,要善于借鉴,善于吸纳其他学科及姐妹艺术的精华,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使琵琶的演奏艺术进入更高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