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 1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李立新1任金平2

【中图分类号】R74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4-0125-02

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患者多遗有不同程度的偏瘫,使功能独立性减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正确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康复显得日益重要。笔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通过对50例清醒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并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选自2006年3月-2008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并经临床和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5-73岁;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20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1例;右侧偏瘫27例,左侧偏瘫22例,双侧偏瘫1例;有语言功能障碍9例。

2心理特点及相应的心理护理

2.1急性期此期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焦虑不安、恐惧、易激动,性格也由温柔变得急躁,急切需要知道病情,希望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小部分患者由于突然发病,精神受到巨大打击,失去战胜疾病的勇气,悲观失望,精神萎靡,性格也由刚强变得脆弱,暴露出绝望心理,个别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此期患者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尽可能使患者稳定情绪,平安渡过急性期。改变患者焦虑不安或悲观绝望的不平衡心理,帮助患者在信念上由绝望变为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在情绪上由紧张、易激动变为稳定。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有效沟通交流。护理人员应用首因效应即形成第一印象,尊重、体贴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社会角色等给予恰当的称呼并组织沟通内容;具备娴熟的专业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取得患者信任;把握心理学知识,运用共情技巧与患者交谈,倾听并发现患者的情绪障碍表现,帮助患者探索自己的内心问题,重新熟悉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要有良好、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病房要求安静整洁,优美温馨,光线柔和。可在病房中放置鲜花、报刊杂志、电视机等,使患者心情舒畅[2]。医护人员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尊重患者,关心他们的生活,用恰当的语言介绍病情,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失语的患者,应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手势,准确判断患者的意愿并做好针对性护理。可安排家属陪伴,责任护士应和家属紧密配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以解除患者的心理恐惧与不安,使患者有安全感。杜绝在患者面前谈论与病情有关的刺激性言论,严禁对患者传达不利于康复的家庭及工作信息。

2.2恢复期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病情逐渐恢复,对康复充满希望,急切盼望病情能尽快痊愈。但当瘫痪的肢体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失语患者开始有含糊不清的言语,恢复速度开始减慢或停止,患者的情绪会再度低落,重新失去信心,表现为忧郁、急躁、自卑,甚至拒绝治疗。此外,在急性期一切由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产生依赖心理,进入恢复期后,尽管某些神经功能逐渐恢复,也不愿意活动。此期必须使患者树立信心,了解疾病能治愈,但治疗时间长。应以高度的责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急躁,不厌烦,精心护理。另外,对有依赖心理的患者,要向他们讲明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可介绍已治愈患者的例子,取得信任,使其重新积极配合,持之以恒进行康复治疗。

3体会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促使患者的病情好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既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又密切了护患关系。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调整患者的情绪,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加深了我们对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喜全,张宗.急性脑血管病偏瘫的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1):28-29.

[2]丛艳红,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