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高血压病的临床护理

李玉丽

李玉丽(山东省安丘市人民医院2621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325-01

【摘要】目的探讨在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对院内的96例患者的分析,探讨患者的采集、降压药物的使用目的及临床防护措施。结果96例住院患者的病情的得到了相应的降低,血压得到了有效地控制。结论高血压病除了医疗和护理外,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对稳定高血压病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

高血压病是危害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病,为终身疾病,近几年高血压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年龄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已引起了医学界广泛的重视,其发病主要与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力劳动减少、生活节奏过快、社会压力加重等有关。林厂商根据病人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病人积极的参与健康维护,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可以降低复发率。现将高血压病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降压治疗的目的

降压治疗目标水平是140/90mmHg以下,伴糖尿病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以下,有早期轻度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亦如此,老年人至少将至正常值140/90mmHg,高危的患者血压降至目标水平对于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亦有重要作用。

2.降压药使用原则

应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坚持以个体化为治疗原则,联合用药从小剂量开始,据病人年龄需要和降压反应,逐渐增加疗效,降低可能存在的与剂量相关的副作用。影响用药的因素包括:⑴病人对高血压认识知识和健康信念有关,高血压病人是否能遵医嘱长期服用降压药,另外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翻涌及经济原因,也是病人充分认识到遵医嘱服用要对治疗高血压,防止心、脑、肾损伤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作用。⑵护士可根据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或按照药物的起效时间与血压的“双峰一谷”规律,在血压的高峰之前及时指导用药,使24小时内的血压的波峰和波谷接近。把服药行为与日常生活习惯联系在一起,让病人及家属了解药物的名称、用药剂量及注意事项等。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之后一个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3.合理的休息与运动

当病人出现血压升高等症状时,应卧床休息。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适度规律的运动,还可根据病人的工作和每天的体力活动及国能达到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锻炼计划,如选择有氧运动的快步走、太极拳等。虽降压作用不甚明显,但可通过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而获益,鼓励从事感兴趣的休闲活动。

4.预防便秘

保持大便通常,因排便时用力可使收缩压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

5.心理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肝阳上亢均可引起高血压升高。因此,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必须细致观察,多与病人沟通,随时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心理特点进行引导,使之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病人家属应多关心、爱护、体贴病人,使病人能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利于控制血压。

6.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血压升高会导致心、脑、肾等的重要脏器损害的严重性,教会病人自我检测血压,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控制体重,必须遵医嘱长期服药,学会高血压病急症时的应急处理等。

参考文献

[1]冯正仪.内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4—87.

[2]崔晓芳,韩世范.高血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家庭护士,2008,6:1798-1800.

[3]王励,张桂花.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护理干预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9C):2488-2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