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审美阅读层次及教学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1

语文审美阅读层次及教学指导

李洪

黑龙江省依兰县江湾镇第一中学154800

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之一。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按其阅读心理结构和目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学习掌握性阅读、间离分析性阅读和审美欣赏性阅读。其中,以整体感受为其特征,以获得内心愉悦为其目的的审美欣赏性阅读,比其它形式的阅读更为普遍和更具重要性。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此既缺乏深究,也被普遍忽视,有待加强。

初中生语文审美阅读因审美体验发展过程的阶段性而具有层次性。教学中,应根据初中生审美阅读中的这种阶段层次性而加强指导。

一、耳闻目睹,感声感形-直关层

审美信息对人的刺激作用,通常是从“耳”、“目”开始的。初中生语文审美阅读也是这样,口诵其辞,耳闻其声,目观其色,脑现(感)其形,达到以直观为特征的初级美感层次。这是整个审美阅读进入审美境界“入门”的一步。

对于此,教师平时在对学生语文审美阅读指导时,应切实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千方百计使学生进入阅读状态,使其心理高度指向和集中于审美阅读对象。

2.要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

3.注意正字正音,加强朗读发音的技巧处理指导。在潜心致志“会本主”的朗读中,获得初级美感。

二、入情入境,会心达意-理解层

悦耳悦目的初级美感还有待于进一步升发,进入“入情入境、会心达意”的理解层次。因为审美经验告诉我们,悦耳悦目(直觉)审美感受常常是肤浅而短暂的,它只是整个审美阅读“流程”的起始阶段。

学生通过朗读获得审美直感是不难的,教师应从如下几方面进一步诱导学生,促使审美阅读的“升级”,加深对审美对象的理解把握。

1.介绍作品的背景和深层意蕴。

2.介绍与理解作品有关的作家趣闻轶事。

3.阐释作品中的某些“特指内容”如典故等。

4.讲述自己的感受,加以指导。

5.诱导激发学生内心深层情感,贴近作品,展开联想。通过这些手段,使学生“步入”作品,入情入境,会心达意地接受作品。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一段文字对百草园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这段文字是全文的重写段,教师可通过重点语词的阐释,写作意图的暗示,表达作者的潜化,特别是引导学生回顾上一段结束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与之相联系等,使学生入情入境,更深入地理解这段文字,使审美阅读上升到中级层次。

三、物我两忘,爽心悦意-心灵层次

审美的最高境界是物我两忘,神接千载,视通万里,任主体情感随愉悦而流动。在语文审美阅读中,即是主体的心理结构与对象的外在形式和潜在情感结构,经阅读活动而实现同形同构。

这是摒弃了一切功利杂念的至真至善的审美享受的峰巅。为达此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经验和生活积累,是激发内心情感的关键。

教师在学生对对象获得直感的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引导,促使其向高级发展。

1.进一步诱导激发学生内心情感,注意范读、提示,解说模拟时的语音语调的变化和情感特质。

2.诱导学生进入“角色”,“假戏真唱”。

3.充分发掘、暗传作品的气韵和情节,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与作品的情感色彩和神韵相交融,最大值的“接受作品”。

在教师艺术语言的感染下,学生的情感也汨汨而出,与作品情感交融共鸣、同步。特别是当他艺术地朗读《革命烈士诗抄》,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磁石般吸住了每一颗心,将学生的审美情感推到了高潮,不少人因老师语调的哽咽而潸然泪下。课后有的同学在谈感受时说,当时就觉得书中的人物是站在自己面前,音容笑貌,栩栩如生,一言一行,历历在目。

在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中,主体的心灵被震惊,灵魂得以净化升发,在与现实的暂时背离中,崇高审美情感最终上升泛化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领悟,自我人格的更新和完善。

总之,语文审美阅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审美阅读是以主体情感为中轴和先导,整体地形象把握接受课文的连续“流程”,个体自由的感悟是主要的,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一般只宜作适当的诱导示范,“授之以渔”过多过深地介入只会消弱和破坏学生所获得的整体审美效应。我们应遵循、利用审美阅读的规律和教学规律,重视和加强初中生语文审美阅读的教学指导,在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过程中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净化心灵,完善人格,使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地成为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