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众文化视角下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的畸变现象及原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3

浅议大众文化视角下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的畸变现象及原因

李鑫澄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我国的体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正在由体育强国迈向体育大国的行列。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体育新闻的发展。体育新闻在传播体育知识、体育政策、体育信息、推广体育事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泛娱乐化、假新闻、色情化、暴力化等现象也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对体育新闻传播的畸形现象进行分析,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畸变现象,以及畸变现象产生的原因,希望能促进我国体育新闻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大众文化;体育事业;体育新闻传播;畸变现象;原因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电视、杂志、报纸、广播四大传统以及新兴的网络媒体,也大量开辟了体育新闻栏目。1995年中央体育频道CCTV5开播以来,全国各省市电视台也纷纷开设了体育频道。而互联网的发展,给网络体育新闻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新浪体育新闻、网易体育新闻、搜狐体育新闻等一大批网络媒体也开设了体育专栏,体育新闻宣传数量和宣传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体育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些新闻媒体人丧失了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为了自身利益,追求所谓的市场新闻,话语经济。美国著名的新闻媒体人普策利曾经将体育、绯闻以及罪恶视作媒体吸引受众的三大法宝。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切公众话语权逐渐以娱乐的形式出现,并形成了一种文化。体育新闻娱乐异化的印象正在全球蔓延。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或者为了赚取点击量,热衷话题炒作,消费体育明星,并没有充分发挥媒体引导社会舆论以及促进社会健康文明发展的功能,而是将媒体的权威性和舆论引导功能用在毫无意义的报道中,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从当下大众文化的角度去分析,我国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中的畸变现象,对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众文化概念

大众文化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西班牙的哲学家奥尔特加提出来的,主要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新近涌现出来被大家接受、信仰的文化。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产生的,文化是一种精神产物,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它有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个是大众文化与官方主流的文化以及学界精英文化相互对立;另外一个大众文化与传统农业社会经济中的通俗文化、民间文化有相似之处,但是又有不同之处。因此大众文化具有娱乐性、流行性、商业性和普及性。我国大众文化兴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年代。它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它就成长为与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并驾齐驱的社会主干线文化。大众文化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格局,对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是随之而来大众文化引起的消极影响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比如大众文化产品作为一种普通的商品,揭开了艺术文化的面纱,完全按照市场规则去生产经营。而市场一切都是以营利为目的,商人为了追求利润,往往不会去遵守文化艺术自由、平等、正义等人文精神。同时,由于文化艺术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已经无法真正体现文化艺术独特风格,而是变成了为了控制和消费消费者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也让文化失去了精神自由。此外,大众文化的娱乐特征,导致大众消费盲目扩张,激发了人类的欲望。

二、大众文化视角下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的畸变现象

根据现代汉语中对“畸变”一词的解释:畸变是事物因为某种原因,变得和正常或者与设想情况出现了一些差异。根据这个解释,我们可以得出现代体育新闻传播中畸变现象主要指的是,体育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与正常体育新闻传播规律或者传播宗旨不符的情况,具体体现在体育新闻传播中出现的虚假新闻屡禁不止、新闻内容娱乐化、暴力化、色情化、粗俗化等几个方面。

(一)新闻媒体为了博取眼球,制造虚假新闻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途径日益多元化。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给了普通民众与媒体互动的机会,这给了普通民众一定话语权的同时,也滋生了虚假新闻传播的土壤。特别是在今天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增加收视率或者增加点击率,故意制造噱头,吸引受众去观看新闻节目,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多广告业务,故意歪曲事实,违背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故意扭曲新闻真实性,甚至还出现故意捏造虚假新闻的现象。媒体商业炒作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很多体育新闻媒体称为滋生虚假重灾区。这些虚假新闻,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增加新闻的收视率或者阅读量,但是却丧失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让普通观众云里雾里,看不懂新闻所要表达的内容。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为例,一篇《中国男队强势晋级,中国女队命悬一线》的新闻报告,咋一看,根本不知道在讲什么内容,点击一看,原来是报道奥运会田径比赛男、女100X4的接力赛。田径比赛一直不是中国运动员的强项,在真正比赛中,一些国家处于比赛策略的考虑,在预赛的时候不会展现真正的实力,所以中国运动员在田径接力赛进入决赛已经十分不容易,这里却用了强势来表达,未免有点言过其实。

(二)体育新闻的娱乐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民娱乐的时候。很多体育运动员开始走进了娱乐圈,参加综艺节目与真人秀,通过微博、微信积极与粉丝互动,越来越多的明星脱去了明星的光环,将自己的生活日常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此,体育新闻发布的内容更加随意化,普通民众都可以在网上发布有关体育新闻,这使得体育新闻娱乐性更加明显。目前大量娱乐元素的体育新闻,几乎成为了众多网络媒体传播的主导新闻,娱乐成分的比重大大超过了软新闻的比例,从而导致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以2016年11月17日,微博名侦探赵五儿工作室,曝光我国著名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在妻子怀孕期间出轨赵雅淇,一时激起千层浪,林丹出轨事件持续发酵,被各大体育新闻列入头条。

(三)体育新闻色情化、低俗化

将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一些媒体又将新闻传播内容的重点转移到挖掘明星绯闻,一些网站甚至将明星的绯闻作为报道的重点内容,而忽视了体育新闻比赛,将一些女明星和女友的大尺度照片放在网页醒目的位置上,以此提高新闻点击率。比如我国的九球天后潘晓婷,当她赢得了职业生涯的第10个世界冠军,媒体并没有对她个人精湛的球技进行报道,而是关注潘晓婷的胸。在百度随便一搜索,潘晓婷的胸、潘晓婷的老公、潘晓婷身高等有关潘晓婷的这些八卦新闻铺天盖地。尤其在2013年潘晓婷在安利杯比赛中,潘晓婷胸袭桌球被判犯规,于是大球压小球等视频特写被播放无数次,潘晓婷在那一场比赛输了,但是胸袭犯规的热度始终不减,即便在事件发生以后,潘晓婷作出解释,当时可能是裁判在左边,可能存在视觉死角,还有拍摄的角度存在重叠?却引起了更多人的联想。媒体为了制造噱头,制造潘晓婷与丁俊晖,潘晓婷与神秘男子握手等花边新闻,博取观众的眼球。

(四)新闻媒体的暴力化

在现在的体育新闻中,暴力的文字、语言和图片层出不穷,这些新闻报道中,将体育竞技变成了动物世界的肉弱强食、你生我死的战争,在字词间充满着暴力、血腥。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也变了味,比如将教练变成了“掌门人”“帅”,将队员变成了“兵”、“抢手”等等,描写比赛的内容大量使用了:宣战、迎战、伏击、诱敌深入、杀了一个回马枪等等。

三、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畸变现象产生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频繁,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随着经济发展,大众文化也悄然兴起,一时间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文化。体育也是一种文化,体育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在当今社会中,体育文化传播大众文化,而大众文化孕育了体育新闻传播,所以两者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大众文化虽然在解放人的思想等方面发挥重要最终,但是它本身还有很多需要批判的地方,大众文化传播中的诸多因素给体育新闻传播中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一)体育新闻成为了大众文化生产基地

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社会物化的现象也快速蔓延到文化艺术领域,并逐渐形成了文化公益。大众传媒是文化工业中最重要的文化制作工厂。在这个文化工厂中,按照工业流水线的方式生产者文化产品,给受众提供一个幻觉,以满足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失去的东西。体育新闻是大众传播的一种方式,也是最受大众文化看好的一种方式,因为体育新闻中很容易制造这种虚幻的快乐。比如看一场足球赛,逼真的画面以及音响,让众多的球迷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带来观赛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就是物化的表现。文化工业化发展,扼杀了文化的个性,所以当下很多体育新闻报道出现雷同的现象,一家媒体写出的稿件,其他媒体简单编辑一下,又重新刊发,造成体育新闻报道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二)社会经济转型和市场竞争的结果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城市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体育娱乐新闻有舒缓压力的作用,这就为体育娱乐新闻提供了市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制度的建立,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以及新兴的网络媒体,媒体的数量不断增加,这进一步加剧了媒体竞争力度,新闻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如何迎合受众,满足受众的需求,扩大媒体的影响力,成为了各大媒体人争相思考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媒体具有双重属性,特别是随着各级地方电视台实现制播分离,媒体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起着舆论引导、教育教化功能,同时媒体单位还需要自我经营,利润成了衡量新闻的重要指标,收视率、发行量、点击率等受众群体数量指标成为了媒体的生命线,新闻媒体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媒体新闻的生产必然也受到市场经济商品原则的影响,也就是产品最畅销就生产生命产品。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也是造成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因素。

(三)媒体自身职业道德沦丧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各种新闻APP的广泛应用,对新闻的时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新闻媒体在没有经过求证的情况下,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就发布新闻。一些新闻APP发布的新闻,直接从其他媒体中复制或者拼凑出来的,文章前言不搭后语,完全没有逻辑性,甚至是歪曲事实,新闻编辑没有做好新闻把关人的工作。新闻媒体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放弃了新闻理想、新闻自由,放弃了舆论监督的地位,完全变成了利益的追逐者。

结束语:

新闻舆论工作要遵循国家政策方针,坚持客观规律、抓住时机、把握节奏。同时媒体人自身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不断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广大新闻受众,也要不断提高自身辨识能力。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治理国政、安邦定国的大事,因此新闻传播必须坚持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真实等基本要素,这是新闻的生命线。因此,国家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新闻传播的监督和审查力度。只有各方共同努力,还能给体育新闻传播营造良好的氛围,才能真正发挥体育新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冉强辉,张业安.从大众文化视角透视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的畸变现象及原因[J].体育科学,2005,25(4):17-19.

[2]易黎,路毅.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中的畸变现象与成因分析[J].新闻知识,2015,(3):31-33.

[3]刘力菲,朱晨,张月圆等.论述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负面效果的成因及对策[J].人间,2015,195(36):210-210.

[4]吴宪.浅析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与大众体育互动中的矛盾[J].华章,2014,(16):322-322.

[5]谢辉强.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优化策略[J].传媒,2014,(6):58-59.

[6]林万久.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中的负效应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3,(10):147-150.

[7]王丹.浅谈新浪微博的体育新闻传播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1):276-276.

[8]徐睿.浅析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的科研现状[J].新闻界,2011,(4):13-14.

[9]陈岩.网络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1,(3):73-74.

[10]张书语.新媒体环境下体育新闻传播的模式与发展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