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

邢金锋

邢金锋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8)

【摘要】目的:探究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32例,对照组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带锁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3.8%;对照组优良率为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分别为(72.8±10.2)min、(86.2±15.1)mL、(6.7±1.5)个月;对照组手分别为(75.7±13.5)min、(85.9±18.3)mL、(6.9±1.6)个月;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均有良好的效果,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锁定钢板;带锁髓内钉;肱骨干骨折;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080-02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1%左右,患者多伴有血管神经损伤[1],在治疗时应考虑骨折和软组织情况;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带锁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均为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常见方法,为探讨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采取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肱骨干骨折,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排除严重躯体疾病患者、手术禁忌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6~51岁,平均(39.5±3.7)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患者有10例,高处坠落伤患者有3例,摔伤有2例,其他伤有1例;骨折部位:肱骨上1/3骨折部位有5例,肱骨中1/3骨折部位有7例,肱骨中1/3骨折部位有4例;骨折类型:斜型骨折有13例,粉碎性骨折患者有3例;对照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3~52岁,平均(39.7±3.3)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患者有11例,高处坠落伤患者有3例,摔伤有1例,其他伤有1例;骨折部位:肱骨上1/3骨折部位有6例,肱骨中1/3骨折部位有6例,肱骨中1/3骨折部位有4例;骨折类型:斜型骨折有14例,粉碎性骨折患者有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在三角肌前进行切口,尽量少剥离骨膜,选择合适的髓内钉通过透视放置于骨折部位,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先采取复位,然后进行髓内钉内固定;对于闭合性骨折患者则采取穿针技术进行治疗;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选择前外侧进行切口,将皮肤逐层切开剥离至骨折,采取手法进行复位,应用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对于有碎裂的骨块患者进行捆扎;对于桡神经端丽患者进行吻合;术后采取常规抗生素治疗。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疗效判定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关节改善情况进行判定分为优、良、差。优:患者的肩关节无疼痛感,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肘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良:患者的肩关节有轻微疼痛感,关节活动度有明显改善,肘关节活动度有改善;差:患者的肩关节严重疼痛,关节活动度无明显改善。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优9例,良6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3.8%;对照组优8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2%;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分别为(72.8±10.2)min、(86.2±15.1)mL、(6.7±1.5)个月;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分别为(75.7±13.5)min、(85.9±18.3)mL、(6.9±1.6)个月;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出现1例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出现1例骨不连,1例延迟愈合,1例桡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18.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肱骨干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加,肱骨干骨折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患者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局部肿胀、长臂成角、血管神经损伤等症状,临床治疗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轻度骨折成角对外观不造成影响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但对于开放性骨折,保守治疗效果不够明显,导致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情况。临床手术方法较多,常见的有锁定加压钢板及带锁髓内钉治疗,带锁髓内钉相比加压钢板,该方法的并发症少[2],促进骨折愈合;而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固定效果明显[3],因此,两种手术各有优点,治疗肱骨干骨折均有良好的疗效,根据患者的适应症进行选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为93.8%;对照组优良率为88.2%;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8%;表明了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均显著,带锁髓内钉的并发症更少,根据患者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晓旭,刘珏.钢板内固定和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系统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2):974-977.

[2]王建华,雪原.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干骨折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29):49-50.

[3]肖卫业,冯浩.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