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口腔科门诊的医院感染防控

/ 2

基层医院口腔科门诊的医院感染防控

王红罗成成郑瑞雪

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551400

【摘要】目的:探索基层医院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防控。方法:提出基层医院口腔科门诊存在问题,用分析、总结的方法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严格的操作规程,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基层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防控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231-02

基层医院口腔科门诊为口腔科综合门诊,口内、口外、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口腔黏膜等患者均在一起诊治,病人流动性大、病情各异,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患者均在一般患者中产生,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较重的国家,口腔科医护医护人员因接触HBV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可增加3—5倍[2]。口腔科医护人员是感染HIV、HBV、HCV的高危人群。通过口腔治疗而引起的传播是经体液、血液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3],在口腔疾患的诊疗过程中,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牙科手机头、各种诊疗器械、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粘膜等,是造成医院内血源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极易导致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医源性交叉感染。故,口腔科门诊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医务人员已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为加强口腔科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管控。

1、诊疗环境的感染控制

1.1、诊疗区域布局:诊室与候诊区分开,器械处理分开,每台牙椅占地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空气要流通或采用空气净化器并每天进行两次空气消毒

1.2、诊室内应设手卫生设施(水池、洗手液、干手设施等)。诊室内应根据牙科综合治疗台的多少配备洗手设。采用非接触式开关(如感应、脚踏),擦手纸、干湿器、我科各诊室均采用脚踏开关、洗手液、擦手纸。

1.3、应保持环境整洁,每日清洁,遇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即刻清洁消毒。(500mg/L含氯消毒剂)

1.4、临床接触表面消毒或使用隔离屏障,应用防污膜采取防污措施,防止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飞沫、喷雾和医务人员手直接接触污染的物体表面而引起交叉感染。我科的灯把手是采用废弃的口腔诊疗器械包装纸回套、三用枪按纽和综合治疗台接触面采用防污模。

1.5、辅助治疗仪器的表面消毒:

根管测量仪、光固化灯、马达、种植机等用75%酒精擦拭。

2、牙科水路污染的预防

2.1、采用四孔防回吸的牙科手机头[1],并于操作前后空转30秒钟。操作结束后立即卸下手机头置于存放污染机头的污染区(待清洁、养护、包装、灭菌)。

2.2、牙科综合治疗台及管道系统每日消毒一次(用500mg/L84消毒液)

2.3、中央供水:每天工作前冲洗水路2-3分钟。每次诊疗结束后:冲洗手机和水路、气路管道、冲洗吸引器管道30秒。

2.4、储水罐用水宜选择蒸馏水,拔牙时储水罐内的水应换为0.9%无菌生理盐水。

3、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隔离

3.1、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流程

3.1.1牙科手机头的清洗

3.1.1.1、手工清洗:初洗——酶洗——清水冲洗——酒精冲洗——吹干——养护——酒精擦拭

3.1.1.2、超声波全自动清洗机清洗

3.1.2、非一次性器械的清洗:初洗——酶洗——冲洗——漂洗——檫干——养护——酒精擦拭.

3.2、口腔诊疗器械包括:

3.2.1高度危险器械:凡穿透软组织、接触骨、进入或接触其他正常无菌组织者,应行高温高压灭菌,其中含腔器械如牙科手机头应用B级以上,三次预真空的高温高压灭菌锅灭菌并无菌保存。

3.2.2中度危险器械:接触未受损粘膜或皮肤、不穿透软组织、不接触骨、不进入或不接触血液或其他正常组织。各类充填器。吸唾器,灭菌或高水平消毒,清洁保存。

3.2.3低度危险器械:不接触患者口腔或间接接触患者口腔,参与口腔诊疗服务,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口腔器械。

3.3、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原则:所诊疗器械均到达“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4]

3.4、器械消毒包装及有效期要求:

3.4.1、纸塑包装纸:其密封宽度≥6mm,包装器械距封口处2.5cm,其中尖锐器械使用保护套后再包装并标识灭菌日期、有效期,封口机每日在封口前做一次监测(灭菌后有效期6个月)[5]。

3.4.2、硬质容器的包装:容器内放化学指示卡,容器外用指示胶带(灭菌后有效期1周)

3.4.3、裸露灭菌:采用快速压力蒸汽(卡式消毒锅)灭菌器,可不封包装袋,裸露灭菌后存放于无菌容器中备用,一经打开使用,有效期不超过4小时[5]。

3.4.4、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抽取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液体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抽吸的溶媒一经抽吸后在无污染的条件下,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5]。

3.4.5、使用中的皮肤消毒液(碘酒、酒精)更换频次:每周消毒容器两次。开取后的碘酒、酒精有效期1周。

4、模型的消毒:喷洒消毒、浸泡消毒、印模消毒机、微波消毒。

我科原采用浸泡消毒,现采用喷洒消毒,即:将已消毒的托盘给患者取模后→采用清水轻轻冲洗模型上的血液及食物残渣→再用500mg/L的84消毒液喷洒消毒→用三用枪将模型轻轻吹干→再行灌模。

5、皮肤及口腔黏膜的消毒[5],

5.1、皮肤的消毒

5.1.1、使用70%-80%(体积比)乙醇溶液擦拭皮肤2遍,作用3min

5.1.2、用碘伏消毒原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至少2min

5.2、口腔黏膜的消毒

5.2.1、用含有效碘1000mg/l的碘伏擦拭,作用3min—5min

6、督查和监测工作:

6.1、科室成立安全管理小组,设安全管理员,负责督查科室器械清洁、消毒、灭菌质量,手卫生、职业暴露,并定期监测消毒锅和器械的灭菌效果、,

6.2、检查科室环境卫生的落实情况,空气消毒情况,定期监测空气、物表的菌落数,诊室空气菌落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6.3、每月由质控护士不定期检查医生、护士、实习生接触病人两前三后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并监测手的菌落数

6.4、每周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科室各项消毒隔离及监测工作,其中生物监测工作应为常规、定期、定点、定项目的进行[6]

7、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控

7.1、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每月由院感质控护士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的调查并统计,对手卫生差的医护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处罚。

7.2、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活动时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7.3、医疗垃圾按分类放置,不能超过3/4满,并在科室存放时间小于48小时。

7.4、加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等感染相关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7.5、做好相关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并实施

结果:自2011年到现在我科的口腔诊疗器械在上级疾控中心的每次生物监测均合格,我科也未发生过医院感染,医护人员也基本未发生过职业暴露。

以上是笔者在口腔科门诊工作16年来对口腔科院感防控的一些总结,在此引用了华西医院感控专家宗志勇教授的一句引言[8]:

院感防控工作的四大基石:“1标准预防2.清洁消毒和灭菌3.隔离、4.无菌操作”

参考文献:

[1]邱隆敏,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我们应关注什么.2015年08月遵医附院《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防控新进展》56

[2]卢爱工,李莉莉,刘东玲,李亚华,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年第16卷第2期190-191页。

[3]卢爱工,李莉莉,柳淑杰,口腔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1079-1080.

[4]《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67-2012年版38

[5]宗志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落地。2015年08月遵医附院《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防控新进展》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