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例红皮病护理体会

/ 2

5例红皮病护理体会

朱云陈慧

朱云陈慧(新疆医科大第五附属医院皮肤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9-0086-01

【关键词】护理红皮病

红皮病又称Herbra红糠疹,Wilson-Brocq红皮病。患者表现为广泛性的红斑和脱屑,最终全身皮肤呈暗猩红色,覆盖以小的层状鳞屑,并大量剥脱。通常无水疱和脓疱。因红皮病导致的死亡率可达7%[1]。

1临床资料

本组5例,男5例,女0例,年龄45-83(平均67.2)岁

2结果

本组3例痊愈出院,2例病情好转患者要求出院放弃继续在院治疗,平均住院日为25d。

3护理

3.1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因皮肤大量脱屑,大量蛋白丢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如新鲜蔬菜、水果含有大量维生素C及纤维素,可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且能起到通便作用;瘦肉、鸡蛋可以补充蛋白质,均有利于皮损恢复。非过敏体质者可多食鱼肉,因鱼油中含廿碳亚烯酸,有促进表皮再生、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功能[2]。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000ml。切忌辛辣刺激及腥膻发物。红皮病患者大多食欲不振,应合理搭配食物,少吃多餐。

3.2消毒及皮损护理

做好消毒隔离,通风要好,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冬季要注意保暖。要保持相对无菌环境,经常用紫外线灯照消毒,保持床铺整洁干燥,衣被及时更换,使患者舒适。做好剪短指甲,尽量避免搔抓皮肤,瘙痒剧烈时,可涂擦止痒药膏或用双手轻轻按压皮肤,以减轻症状。患者皮肤干燥紧绷感,可使用熟植物油涂抹,外用保鲜膜包裹,减轻不适感。勿用热水烫洗皮肤,静脉输液时用绷带包绕患者手腕,再扎止血带,穿刺成功后可用绷带固定穿刺处,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也避免损伤皮肤。高热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皮肤潮红、渗液、脱屑等情况变化,每4小时测体温1次,卧床休息,室内空气消毒2次/日,限制探视人员,防止交叉感染。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并对症处理。

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情况,指导患者用生理盐水或西帕依固龈液漱口,每日四次;眼部护理给予泰利必妥眼药水及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1次/日,睡前用红霉素眼膏涂双眼,1次/日;口周粘膜干燥可涂抹香油。面部可适当涂抹皮质类固醇类药膏,减轻瘙痒不适。会阴部可每日用黄柏、苦参、马齿苋各20g,煎水200ml,温洗患处。

对大面积剥脱性皮炎患者采用暴露疗法。因大量鳞屑脱落,皮肤潮红且粗糙,做晨间护理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每4h一次,冬季注意保暖,鳞屑干固不易脱落不可强行撕扯,先外涂湿润烧伤膏待润泽后再处理[3]。

3.3心理护理

患者病情较重,全身皮肤,尤其是面部的潮红脱屑使患者自我形象受损,情绪低落,同时因瘙痒、发热影响睡眠,更加重患者焦虑、烦躁心情。经常与患者沟通,为患者做治疗时做到尊重、理解、体贴的原则,进餐时可戴棉线手套,避免影响食欲。适当介绍疾病的病因,病程,治疗及预后,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面对现实,积极正规的接受治疗。

3.4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甲氨喋呤(MTX)小剂量脉冲疗法,从5mg开始,逐渐加量,静脉给药,每周1次。MTX能抑制动物佐剂关节炎的炎症发展,具有抗炎活性,对体液及免疫均有抑制作用,低浓度时还能促进自然杀伤细胞增殖来调控机体免疫反应[4]。MTX输液时要保证用药剂量准确,先开通静脉通路,确定针头在血管内方可输液,输液过程中严防外渗。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使用MTX及人免疫球蛋白前后均应用生理盐水冲管。配合静脉补充氨基酸及钾、钠、钙等离子,每天准确记录出入量。

3.5出院指导

红皮病的病因复杂,预防应针对病因。去除一切诱因,如系药物过敏应立即停用;银屑病引起者应针对患者尽量少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和食物。对原有皮肤病应进行积极治疗,防止复发。告诫患者生活要规律,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注意调控自身情绪,保持平静舒畅的心态;出院后继续遵医嘱长期,规则用药,不可随意减药及停药,并告知患者减药方法及复诊时间、地点、联系方式。

4小结

红皮病属皮肤病中比较严重一型,常致严重的代谢紊乱,包括体温降低,体液丢失,蛋白质和电解质紊乱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5]。可引起心衰等重要脏器损害的并发症,故临床上护理极其重要。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皮肤护理,使其不受损伤及继发感染;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做好护理记录,给予心理护理支持,使患者配合治疗及护理,合理的中医食疗(如早期清热解毒用冬瓜排骨汤等,后期健脾益气用参芪薏米粥、山药薏米瘦肉粥等),出院康复指导等均有利于增进自我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复发。

参考文献

[1]WilliamDJames.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3.

[2]于丽丽.红皮病25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医学杂志,2009,9(20):4976.

[3]王侠生,杨国亮.现代皮肤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719.

[4]王家璧.皮肤性病治疗与检测进展精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5:182.

[5]马蕾译.治疗指南:皮肤病分册[M].第2版/[澳].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