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年产5000吨乙醛肟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3

某公司年产5000吨乙醛肟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张树东

张树东

(聊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252000)

【摘要】目的对某公司年产5000吨乙醛肟项目职业病危害和防护控制措施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查表法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硫磺粉尘、亚硝酸钠粉尘、硫酸铵粉尘)、有毒物质(二氧化硫、氨、乙醛)和噪声等物理因素。经现场检测,粉尘合格率为100.0%,有毒物质合格率为100.0%,噪声合格率为83.3%。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关键词】乙醛肟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021-02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controleffectoftheoccupationalhazardsandprotectivemeasuresofthecompanyproducing5thousandtonsofacetaldoxime,andproposefeasiblepreventionstrategiesforovvupationaldisease.MethodsThemethodsoffieldoccupationalhealthinvestigation,detectionofoccupationalhazardsintheworkplaceandchecklistwereappliedtoevaluatetheconstructionproject.ResultsTheitemsofpreventionfacilitiesforoccupationaldiseaseandhealthauxiliaryroomswereinlinewithnationalstandards;Mainoccupationalhazardsintheproductionprocessweredust(sulfurdust,sodiumnitritedust,ammoniumsulfatedust),toxicsubstances(sulfurdioxide,ammoniaandacetaldehyde)andnoise.Qualifiedratesofdust,toxicsubstancesandnoisewere100%,100%and83.3%,respectively.ConclusionControlmeasuresontheoccupationalhazardsintheconstructionprojectareeffectiveandfeasible.

某化工有限公司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及经济效益,自2011年起开始组织厂内科研人员研制乙醛肟,目前已掌握乙醛肟的工艺技术,并将其废水蒸发、结晶、浓缩后联产硫酸铵,为现有复合肥装置提供原料。受该公司委托,笔者于2013年12月对该公司年产5000吨乙醛肟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提出建议,旨在有效控制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1对象与方法

1.1评价依据本次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技术导则》《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规范、标准开展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2评价范围及内容评价范围包括该项目所涉及的各工艺单元,主要包括二氧化硫制备单元、乙醛肟生产单元、硫酸铵单元和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及职业卫生管理等。

1.3评价方法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检查表法与检测检验法相结合的方法,做出评价结论。

2结果

2.1建设项目概况该建设项目为新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8099万元。位于该县某工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项目所在地区不属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区域内无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地,非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区域内无学校、托幼机构、医院、人口密集居住区等社会敏感区。项目所在区域为非自然疫源地和地方病区。项目设二氧化硫制备、乙醛肟生产、硫酸铵生产3个单元及检修、化验工段。项目产品为5000吨/年乙醛肟。

2.2主要工艺流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2.2.1工艺流程见图1。

2.2.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对该项目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中间品、产品及现场调查综合分析,该项目在生产工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二氧化硫、氨、乙醛、粉尘(硫磺粉尘、亚硝酸钠粉尘、硫酸铵粉尘)、噪声等。

2.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3.1粉尘浓度见表1,各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限值要求。

表1各工种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检测结果

2.3.2化学有害物质见表2、表3、表4.各岗位氨、二氧化硫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均符合标准要求。工作场所乙醛最高浓度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限值最高容许浓度(MAC)要求。

2.3.3物理因素各岗位噪声测量结果见表5。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噪声强度共测量24个点,20个测量点的结果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合格率为83.3%。超标地点为硫酸羟胺循环泵、硫酸铵循环泵、硫酸铵包装机、制冷机。

表5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测量结果[dB(A)]

2.4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评价

2.4.1职业病防护设施该项目主生产装置区采用框架结构,露天设置,便于通风和有毒气体扩散。各设备管道为密闭装置,且采用自动化的DCS操作系统,操作人员的工作方式以巡检为主,减少了接触有毒物质的机率。生产性粉尘主要来自上料、焚硫烟气管道,上料采用铲车运送,对硫磺上料口进行了三面隔离,焚硫炉设置了电除尘设施。在二氧化硫制备单元设置有尾气吸收器,在乙醛肟生产单元安装有可燃气体报警仪。对真空机组、循环水、鼓风机、压缩机等主要产生噪声的设备设置在单独厂房内,工人巡检工作,减少直接接触噪声的时间,但乙醛肟生产单元输送泵为敞开式布置,没有进行密闭,造成高噪声的扩散。综上所述,该项目生产工艺机械化、密闭化程度较高,可有效减少操作人员直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几率,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

2.4.2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根据不同生产岗位给工作人员配备了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主要包括个体防尘工作服、安全帽、防尘口罩、防毒面具、防护眼镜、耳塞/耳罩等。接酸岗位还配备防酸工作服,符合《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2.4.3辅助用室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分析,本项目乙醛肟生产车间中存在高毒物品氨等,因此其卫生特征为2级。该建设项目建有男女浴室各两间,但乙醛肟车间未设置车间浴室,各车间设置有更衣室与存衣柜,生产区设有淋浴洗眼器6个。在生活区设有食堂,可满足职工需求。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

2.4.4应急救援本项目针对氨、二氧化硫、乙醛制定了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对组织机构人员进行了详细的分工,职责分明,有明确的应急处理程序,并配备急救药箱等应急救援物品。现场采取了事故冲洗设施(淋浴洗眼器)、报警设施(氨、二氧化硫、乙醛报警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

2.4.5职业卫生管理公司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较完善,设置了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成立了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设2名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各车间设有一名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制定了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建立了职业卫生相关管理制度,并对职业健康体系的推进情况进行监督、考核。2013年岗前健康检查129人,岗前培训129人。符合《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3讨论

3.1评价该项目在选址和总体布局、总平面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等方面基本符合《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本次检测结果中除噪声4个点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其余检测点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3.2建议(1)对管道、阀门、循环泵等设备加强检修,及时处理跑、冒、滴、漏点。对有毒气体浓度报警系统、通风除尘设施加强维护保养,确保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作业人员在巡检、维修、采样时应正确佩戴防毒面具、防尘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2)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对输送泵采取密闭措施。工人操作、巡检、检修时必须佩戴防噪耳塞或耳罩,特别是硫酸羟胺、硫酸铵、空压机、冷却机巡检工和硫酸铵包装工,要加强噪声防护,适当减少接噪时间。(3)应当根据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规定的项目及周期组织劳动者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尤其是接触高噪声的职工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防止噪声所致职业病或噪声性耳聋的发生。公司应当及时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以书面形式如实告知劳动者。(4)在劳动合同中注明本项目工作场所存在的化学有害物质:二氧化硫、氨、乙醛、粉尘、噪声及其危害,对劳动者尽到告知义务。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存在的二氧化硫、氨、乙醛、粉尘、噪声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公司负责组织日常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并将结果在厂区宣传栏中公布。(5)警示标识要按照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的要求制作。建议在焚硫、氨罐岗位设置当心有毒气体的警示标识和指令标识:戴防毒面具;在洗涤塔装置处设置当心腐蚀的警示标示和指令标识:戴防毒面具;在鼓风机、离心机等高噪声设备处增设:噪声有害的警示标识和指令标识:戴防噪声耳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