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多巴胺和酚妥拉明治疗喘憋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探讨多巴胺和酚妥拉明治疗喘憋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殷海燕

殷海燕(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河北馆陶05775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064-02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多巴胺及酚妥拉明治疗喘憋性肺炎的分析。方法将喘憋性肺炎,随机抽样100例分为两组观察治疗。结果通过两组观察治疗,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治疗组治愈率达98%。结论治疗组比对照组疗程短,疗效高,值得应用多巴胺和酚妥拉明。

【关键词】喘憋性肺炎多巴胺和酚妥拉明

喘憋性肺炎也叫毛细支气管炎,多数为呼吸道感染,常因粘膜炎症,反应性水肿使官腔变窄,导致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多发婴幼儿,6个月小儿多见,冬春季节多发。

1、临床资料

1.1观察时间: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底。

1.2观察地点:馆陶县中医院儿科病房。

1.3按年龄分:治疗组:50例,6个月内24例,7个月至1岁15例,1—2岁11例(其中伴心衰13例),对照组:50例,6个月内26例,7个月至1岁13例,1岁至2岁11例,其中伴心衰11例)。

1.4按性别分:治疗组:50例男性24例,女性26例。对照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

1.5合并先心病12例,先天性畸形2例,早产儿5例,低体重儿2例,营养不良3例等。

2、诊断标准

2.1起病急、进展快,咳喘、气急、呼气困难,病重者,烦躁、鼻煽、痰鸣,三凹征明显,体温持续高热,口唇青紫。并发:消化道症状:腹胀、腹泻、便秘、食纳差。

2.2查体:双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高调喘鸣音,肝脾肿大,心率增快,大约在120—160次左右/分。

2.3X线:胸片、两肺纹理粗乱,可见小片状阴影。

2.4血象:白细胞正常或低下。

3、治疗方法:大面积随机抽样分两组

3.1对照组:镇静、吸氧、吸痰、拍背、合理喂养。雾化吸入、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强心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用4:1液每日每公斤50—80毫升,纠正酸中毒。

3.2治疗组:除用以上对照组各项疗法外,另加入多巴胺3—5微克/公斤/日,酚妥拉明0.3mg/kg日,加入10%葡萄糖40毫升每小时2毫升,持续泵入20小时,连用3—5天。

4、疗效标准

4.1治愈:治疗3天内喘憋消失,咳嗽、痰鸣明显减轻或消失,停药后无复发。

4.2显效:治疗3天后喘憋,气促缓解,热未退,喘鸣音消失不明显,停药后易在加重。

4.3有效:5天内喘憋好转,气促缓解不明显,痰鸣音减轻不明显,咳嗽也不明显缓解。

4.4无效:5天后症状、体征无改变。

5、疗效结果

5.1两组疗效比较:

5.2两组疗程比较,治疗组平均8天,对照组平均11天。

5.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

6、讨论

6.1喘憋性肺炎,又称毛细支气管炎,经临床资料年龄组分析,总共观察100例,均在婴幼儿2岁以内,6个月内50例患儿,约占总年龄组的50%,从此可以看出6个月内的患儿发病率高,多发冬春季。

6.2喘憋性肺炎,性别无差异,但起病急,进展快,以咳嗽、气急、呼气困难、痰鸣、鼻煽,持续高热为主要特征,我们抓住患儿发病的特点,要及早预防,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以免发生危症重症的心力衰竭,或中毒性脑病。

6.3从两组疗效与疗程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疗程短平均6天痊愈。而对照组有效率达70%,疗程长平均11天。从此比较:治疗组疗效高、疗程短,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值<0.05。

6.4从以上临床资料分析,对照组伴发心衰11例;治疗组伴发心衰13例。通过询问病史,多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畸形、早产儿、低体重儿、营养不良及代谢性缺陷疾病等。从中可以说明:要求政府和专业技术部门做好围产期保健及患儿筛查工作。同时要做好计划免疫防病治病工作,教育患儿家长要注重患儿的营养,提高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6.5我们在治疗喘憋性肺炎过程中,临床应用输液泵维持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重症肺炎疗效显著,机理是:多巴胺是肾上腺素的前体,其作用随剂量大小而变化;小剂量的多巴胺通过兴奋多巴胺受体,对抗∝受体使肾脏粘膜和冠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脑血管和肺血管轻度扩张,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或不变,心排血量增加或不变。酚妥拉明为短效∝受体阻滞剂,对∝1∝2受体使肾肠系膜和冠脉血流量明显增加,于扩张肺小动脉,降低右心室舒张末期压使肺血流阻力降低,周围静脉血容量增高,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同时有对抗5—羟色胺作用,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肺循环防止肺动脉高压。

两药同时应用,可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肺循环,增加心排血量,改善换气功能,减轻重症肺炎的症状。所以治疗组疗效高、疗效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散儿科学第6版,九一年人民出版社2004.355.

[2]陈树宝.小儿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