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牛街地区死因顺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1

北京市西城区牛街地区死因顺位分析

靳铭岩毛岩松

靳铭岩毛岩松(北京市第二医院北京100037)

【中图分类号】R1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69-02【摘要】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这5年间牛街地区死亡原因及其死亡顺位情况,通过数据信息统计,分析相关数据,以求为疾病的防治提供预防措施。本文采集2008年~2012年牛街地区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死因分类参照国际ICD10进行分类各个死因从大到小进行顺位统计与分析。得出统计结果:(1)2008~2012年,牛街地区居民死亡率为:622/10万,其中男女死亡率分别为:335.2/10万和310/10万(2)ICD10一类码前五位主要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前五位死因占全部死因构成比的94%(3)死亡原因在不同性别、民族中存在差异。可见,牛街地区人群死亡率随性别、民族等差异而呈现不同特点,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已经成为牛街地区居民主要死因,我们需要区分年龄段同时根据回族、汉族不同的饮食习惯,民族信仰等,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地控制恶性肿瘤和慢性病发病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1.材料来源与分析方法1.1材料来源:2008年至2012年牛街地区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系统。1.2分析方法:死因分类参照国际ICD10进行分类各个死因从大到小进行顺位分析。主要分析不同性别、民族、婚姻状况等死亡构成及其顺位。2.数据结论2.1牛街地区人口构成牛街地区2008年到2012年平均人口数为51877人,其中男性25212人,女性26665,汉族39552人,回族10929人,其他民族1396人。总死亡人数1613人,总死亡率622/

10万,男性居民死亡人数838人,死亡率665/10万,女性居民死亡人数775人,死亡率581/10万,汉族居民死亡人数1196人,死亡率(605/10万),回族居民死亡人数391人,死亡率716/10万。(详见表1)。2.2依据ICD10分类编码分析结果2008年~2012年牛街地区居民前五位死亡人数1521人,占全部死因构成比的94%,具体见表一。前五位死亡原因依次是肿瘤(224/10万)、心脏病(174/10万)、脑血管病(111/10万)、呼吸系统疾病(51/10万)、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27/10万)。男性前三位死因依次是肿瘤(248/10万)、心脏病(160/10万)、脑血管病(136/10万),女性前三位死因依次是肿瘤(200/10万)、心脏病(187/10万)、脑血管病(89/10万)。回族前三位死因依次是心脏病(253/10万)、肿瘤(188/10万)、脑血管病(132/10万),汉族前三位死因依次肿瘤(231/10万)、心脏病(157/10万)、脑血管病(106/10万),前10位死亡率男性是女性的1.14倍,回族是汉族的1.18倍。2.3不同性别死因顺位分析结果前三位死因顺位一致,但男性肿瘤和脑血管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2.4不同民族死因顺位分析结果死因顺位明显不同,回族前三位为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排第一位,且死亡率明显高于汉族,回族肿瘤死亡率低于汉族排列第二位,回族与汉族在脑血管病死亡率差异不大。3.应对启示3.1与上世界80年代不同,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卫生条件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传染病新生儿病逐渐减少,随之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很多地区的重要死因。[1.5]3.2男性群体比女性群体生活压力大、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多,且接触危险因素(吸烟、酗酒等)多于女性,造成肿瘤和脑血管死亡率高于女性。建议改变生活方式,适当进行心态调整。[6]3.3本监测资料总死亡率为645.2/10万,高于2001.2003年杭州市区居民、2010年南京市浦口区居民、2008.2011年昆明市居民死亡率,低于2003~2005年天津市红桥区居民。死亡原因中肿瘤(224/10万)、心脏病(174/10万)明显高于北京市2007年肿瘤(135/10万)、心脏病(129/10万)死亡水平的。3.4回族汉族的差异原因:民族间有基因遗传差异[饮食习惯不同,回族主要以牛羊肉为主要食品[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可以缓解很多方面的心理压力但同时带来就医率的下降。牛街作为回族居民的聚集地,饮食、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极具民族特色,这都对回族地区人口的死因变化存在影响,通过近5年牛街地区死因资料的调查整理,对疾病死因进行顺位分析,找出与其他地区死因顺位差异的原因,对下一步具有针对性的危险因素防治干预有重要意义。

表12008至2012年牛街地区死亡前十位原因

资料来源: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计报表参考文献[1]杨俊峰,冯子健.2001年中国国民主要死亡原因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03年8月20卷,第四期[2]韦再华,高燕琳,刘京龙,等.1978..2007年北京市居民死因顺位与死亡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12月,第44卷第12期[3]张晓平,齐惠萍,封宝琴,等.2004年太原市居民死因顺位分析.疾病监测,2006年8月30日第2l卷,第8期[4]王冉,穆莹、高永军,等.2003年—2005年天津市红桥区居民疾病死因顺文分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年14卷6期[5]龚鹤琴,张茂.2008年~2011年昆明市居民主要死因顺位分析.卫生软科学,2012年4月26卷第四期[6]郝素华,王伟刚,郝琳,等.太原市杏花岭区2005—2010年人群疾病死因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3月第14卷第3期[7]江莉,王彦平,吕全军,等.河南省辉县市2006年居民死亡监测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第35卷第20期[8]肖知明.某区3年间居民疾病死因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第34卷第23期[9]任文茂.宁夏回族的体质特征与其健康及发病关系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10]曲凌光,尚佳,葛利军,等.回族与汉族早发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较分析.中国循证医学,2013年13卷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