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报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报道

刘定山陈亚平

刘定山陈亚平(江苏省扬州东方医院江苏扬州225000)

【中图分类号】R5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7-0167-01

【关键词】EDTA-K2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作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认定的对血细胞影响较小的血液抗凝剂,此抗凝剂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抗凝效果满意,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但是,近年来临床报道表明,EDTA-K2会引起某些患者血液标本血小板假性聚集,从而导致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所得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减少,即发生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2],这一现象目前已经引起临床检验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有关EDTA-K2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报道较少,为此,现将2012年8月在我科遇到1例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女,76岁,2012年8月3日以“四肢乏力伴记忆力下降”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T37℃,P82次/min,R24次/min,BP120/70mmHg,三年前开始患者无明显诱因下感四肢乏力,记忆力减退,但无明显头痛、头晕,无摔倒,无大小便失禁,无意识丧失。一个月前开始患者进食米饭困难,但无胸痛,无呕血,无反酸,每日进食少量米汤,体重逐日下降,为进一步治疗入我院,初步诊断为脑萎缩、血管性痴呆。

2实验室检查

入院后于8月3日、8月6日、8月9日检查血常规,用EDTA-K2抗凝血标本在Sysmex800i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血小板结果分别为:44×109/L、35×109/L、27×109/L。患者临床无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症状和体征,血浆PT、APTT、TT正常。用8月9日EDTA-K2抗凝血标本制成血涂片染色镜检:血小板聚集成堆。于当日用末梢血草酸铵溶液稀释显微镜下手工计数,血小板为297×109/L,因此考虑为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

3讨论

EDTA-K2作为抗凝剂其原理是EDTA盐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IV(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而使得其失去凝血作用,阻止静脉血液凝固,故对血细胞形态影响很小,适用于全血细胞分析,但它偶尔会导致血小板聚集,从而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其临床发生率为0.09%~0.21%[3]。这种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可能与患者的基因或者染色体异常遗传有关,也可能由于患者血浆中存在血小板抗体或者自身抗体有关。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例数不多,极易导致临床误诊误治,应引起广泛重视。因此,在检验过程中,对于首次检测血小板减低的血液样本应认真分析其血小板直方图,看有无血小板聚集警告提示,并制作血涂片染色镜检和进行显微镜下手工计数。

参考文献

[1]刘春生,柳发虎,浦春,等.不同抗凝剂对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影响.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8):899~890.

[2]刘振玲.6例EDTA-K2致假性血小板减少实验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9):1062~1063.

[3]宓庆梅.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719~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