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辨证分型之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胃痛辨证分型之探析

任小宁

任小宁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中医系721013)

【摘要】胃痛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多发病,对该病进行详尽的辨证分型,是辨证论治,选方用药的基础,对临床大有裨益。

【关键词】胃痛辨证分型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273-02

胃痛又称胃脘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痛。”临床表现以上腹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证,痛时可以牵连胁背,或兼见胸脘满闷,恶心呕吐,纳差,嘈杂,嗳气,或吐酸,或吐清水,大便溏薄或秘结,甚至呕血、便血等。因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所致。现代医学中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痉挛,胃癌等,凡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当属本病范畴。

临床上由于病因病机不同,胃痛辨证当分虚实两类:肝胃气滞、肝胃郁热、饮食停滞、瘀血停胃、寒邪客胃、痰浊内阻多属实证;脾胃虚寒、胃阴亏虚当属虚证。现详述如下:

1实证

1.1肝胃气滞

该型的发病与情志密切相关,以女性患者较为多见。肝为刚脏,主疏泄而喜条达,若忧思恼怒、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则气机阻滞而作痛。如《沈氏尊生书?胃痛》所说:“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症见中脘胀闷;攻撑作痛,腕痛连胁,嗳气频作,心烦易怒,大便不畅,苔薄白,脉沉弦,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临证常用疏肝理气之法。

1.2肝胃郁热

该型常因肝气犯胃而失治误治导致,若肝气郁结日久,则可化热伤阴,木火横逆乘于胃土,导致胃痛。症见脘部灼热、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伴大便不畅或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临床常用疏肝泄热和胃之法。

1.3饮食停滞

该型多见于暴饮多食,饮食不节,或过饥或过饱,致胃中气机阻塞,胃脘疼痛胀满。《素问?痹论篇》指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症见胃脘腹胀疼满,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食后则痛减,或见大便不爽,排便酸臭,苔薄腻或厚腻,脉滑。临证常选消积化滞和胃之法。

1.4瘀血停胃

该型常发于胃痛日久,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滞日久,则导致血瘀内停。症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痛有针刺感,食后痛甚,或见吐血便黑,舌质紫暗,脉涩。临证常用活血化瘀之法。

1.5寒邪客胃

该型多见于既往有胃痛史,近日又外感寒邪或偶食生冷,内客于胃,寒主收引,致阳气被寒邪所遏而气机阻滞故痛。《素问?举痛论篇》指出:“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症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临床常选散寒止痛法以治之。

1.6痰浊内阻

痰饮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后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形成之后又可作为致病因素而引发胃痛。症如胃痛久而屡发,纳物呕吐甚多,味带酸苦,完谷而出,不嗜汤饮,脉左大右小[1]。临证常用通阳散结之法。

2虚证

2.1脾胃虚寒

该型多见于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饥饱失常,或过渡劳倦,或久病脾胃受伤,或如《证治汇补?心痛选方》所说:“服寒药过多,致脾胃虚弱,胃脘作痛”,均能引起脾阳不足,中焦虚寒而痛。症见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痛减,泛吐清水,伴有纳差,食后满胀,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甚或迟缓。临证多选温中健脾之法。

2.2胃阴亏虚

该型常发于胃痛日久,郁热伤阴,则胃液素衰,失其濡养,故胃痛隐隐。症见胃痛隐隐,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临证常选养阴益胃之法以治之。

讨论

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多种因素均能使之功能失常,胃失和降故而胃痛。再着,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的多样化,胃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涉及人群日渐普遍,如何能准确快速的对胃痛进行辨证,进而指导选方用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常见胃痛的分型归类,旨在为临床的辨证论治、选方用药提供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永亮,陈仁寿.《临证指南医案》胃痛证治分型探讨[J].北京中医药.2009,28(8):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