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心理情绪的变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心理情绪的变化分析

周红艳

湖南省道县中医院425300

【摘要】目的分析对患有白内障的老年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共1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另行护理干预。以治疗及护理后视力恢复水平和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为指标,观察并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视力恢复比较:实验组视力恢复至0.3-0.6及超过0.6的患者比例数高于对照组;心理情绪比较:实验组治疗及护理24h、治疗及护理2周的SAS评分和SDS评分表现均优于对照组。上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通过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提高治疗及护理临床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推广采用。

【关键词】白内障;护理干预;心理情绪

老年白内障患者普遍具有智力、感觉减退等症状。加之视力降低,所以对治疗效果通常都存有疑虑[2]。造成心理上、情绪上的障碍,影响治疗效果和视力恢复。有鉴于此,本研究选取白内障患者为对象,给予护理干预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对象均于我院接受治疗,选取时间在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之间,所有患者均具有近视度数增加、单眼复视以及炫光等症状。

诊断标准:矫正视力低于0.7,且晶状体浑浊。

纳入标准: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性疾病;精神系统、认知功能疾病。

经纳入、排除后共选入患者116例,以乱数表法分组。其中:

实验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在62岁到75岁之间,平均(68.26±2.67)岁。

对照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在63岁到76岁之间,平均(69.27±2.95)岁。

研究开始前已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获签知情同意书。研究不违背医学伦理标准,组间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主要以穴位注射、耳穴压豆及中药熏蒸方式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首先,给予患者穴位注射、耳穴压豆及中药熏蒸治疗中的配合护理。其次,对病房环境进行调整,确保温度、湿度适宜,并保持光照。对患者家属进行知识教育,提高日常生活中家庭护理水平。对患者家属和患者自身的疑问予以充分的解答,并纾解患者急躁情绪,帮助患者建立疾病康复的信心。若遇到心理状况较差的患者,则应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对其展开康复护理,指导患者科学用眼。另外,可让其他病房的已康复患者与患者之间多做沟通,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评定标准

以标准对数视力表判定患者治疗及护理视力恢复情况,以SAS量表和SDS量变评定患者治疗及护理心理情绪变化并在组间进行对比[3]。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研究数据纳入SPSS19.0软件,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X²检验。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护理效果比较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经过同种方法治疗和不同方法护理后,视力均有所恢复。而通过对比来看,实验组视力恢复到0.6以上的患者数量明显较多,在0.3到0.6之间的患者数量也多于对照组。对比结果经统计学软件检验,证实为有意义。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心理情绪比较

如表2所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后,其心理情绪状态均有所好转,相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通过在组间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治疗及护理24h、治疗及护理2周两个时间阶段的实验组SAS评分与SDS评分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另以53分为标准判定抑郁状况,则实验组治疗及护理2周已经无明显抑郁表现。上述对比差异均经统计学软件验证,证实为有意义。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白内障具有显著的年龄特点,在40岁以上群体中十分常见。其病因主要为外伤、变性、中毒以及代谢异常等,表现形式为晶状体浑浊。老年人多发此类疾病的原因与其代谢减缓和内分泌紊乱等相关,本次研究中所选患者均为双侧性白内障。

保守治疗中的中药熏蒸、穴位注射及耳穴压豆等方式在治疗老年白内障方面疗效显著,治疗后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情况。然而,对老年患者而言,视力减退所带来的压力不仅在于生理上,在心理上也同样十分严重。而研究表明,心理紧张、焦虑对治疗的效果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3]。所以在治疗期间对患者展开护理配合十分重要。

常规护理虽然能为患者创造舒适的治疗康复环境,严密监控患者的疾病变化状况。但在疾病治疗信心的建立上还有所缺失。综合护理干预则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通过深化和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重建信心、舒缓情绪,从而提高保守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给予白内障治疗后常规护理,护理后通过标准视力表测评发现患者视力水平均有所改善。从SAS评分和SDS评分可以看出,治疗前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并不明显。据分析应该是治疗前护理工作对患者信心所起到的效果比较明显。而治疗后24h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提升,则可能与患者治疗过程对用药情况、费用情况等产生的心理影响有关。在治疗及护理2周,焦虑、抑郁情绪均显著下降。其中实验组SAS、SDS评分均达到标准值以下水平。经统计学检验后,证实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实验组在治疗效果和心理情绪上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通过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提高保守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陈丹.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12(18):1697-1698.

[2]甄敬华.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分析与并发症护理干预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3(3):349-350.

[3]黎发均.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184-186.

[4]郭文艳.护理干预在老年白内障并青光眼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5,11(1):118-119.